編者按:
白大褂、口罩、眼鏡、冰冷的金屬聽診器和手術刀。醫生的形象多少帶著冷峻和沉重。你是否知道,這一身白大褂的背后,也有一顆溫暖的心,他們也會為治好了患者開心地笑,也會為了逗小患者學動物叫。他們是健康守門人,他們是幫助患者與病魔對抗的戰士,他們是送去關照安慰的守護天使。請跟著我們的腳步,走進這些醫生的日常工作,讓我們了解白大褂背后的故事……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聯合人民日報社會版、人民電視共同推出《白大褂背后的故事》大型醫學人文欄目,本期主題為:走進阜外醫院心外科。
一場“常規”手術
這是一個普通的上午,阜外醫院的電教室里座無虛席,參加培訓的醫生們,神情專注地盯著大屏幕上的手術演示。手術室里,醫務人員們正在緊張忙碌著,他們在患者胸壁上開幾個小孔,這幾個小孔就是打通外界與心臟的通道,通過這幾個小孔,一臺復雜的心臟手術在幾乎看不到血液的情況下,干凈整潔地開始了。
這臺手術的醫學名稱是“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是一場教學演示手術,主刀醫生是阜外醫院院長助理,外科主任醫師鄭哲。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是世界上最大的瓣膜手術中心,2014年阜外醫院完成了超過4000例瓣膜手術。
手術過程中,鄭哲醫生通過胸腔鏡觀察患者的心臟情況,在器械的幫助下,從外而內,麻利地打開一條直通心臟病灶的“通道”。醫生的視線在胸腔鏡的帶領下,抵達了需要替換的心臟瓣膜,這里是手術實施的主要“陣地”。這次手術需要做的是“二尖瓣置換”,鄭哲利用器械,對患者心臟原來的二尖瓣進行仔細檢查后,找準位置,穩穩地下刀,剪下、取出,一氣呵成。
做完這些,手術才僅僅完成了一部分,接下來,還需要用人工生物瓣膜進行替換。替換過程很像“打補丁”,通過手術開始時與外界打通“通道”,人工生物瓣膜被送入心臟,一針、兩針……鄭哲的手雖然沒有直接接觸手術針,但在器械的幫助下,彎彎的針卻像是直接被手握住一樣,靈活、飛快地在心臟內部飛舞,一絲不茍地縫合,動作干凈利落。
最終,這場手術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順利結束。手術結束時,鄭哲已經錯過了午餐時間。
“主刀”是怎樣煉成的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此嫻熟的技術并非一日練成,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心外科醫生一點也不為過。
2001年獲得博士學位的鄭哲,已經在這個崗位上“修煉”了十幾年。據他介紹,心外科的醫生培訓時間很長,從畢業到可以真正主刀做手術的過程很長,需要付出很多辛苦。
手術過程中,一雙靈巧的雙手往往成為讓人關注的重點,在鄭哲看來這只是心外科醫生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手的靈巧必不可少,開個玩笑,如果我做不了醫生,做個裁縫應該也能行。但對于醫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專注力,心外科需要醫生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專注一件事情,這個要求很高!
此外,醫生還需要具備敏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針對病人的病變,做出迅速判斷!靶耐饪剖中g的風險很大,如果術后其他方面的效果卻不理想,就不能說這是一個成功的手術。讓病人更好地活著,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编嵳芸偸沁@樣認為。
“在心外科工作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备吠忉t院成人心臟外科中心八病區副主任醫師崔彬是鄭哲團隊中的一員。談到工作,崔彬臉上寫滿激情:做醫生除了必須有扎實的功底,技術和工作能力外,還需要和人打交道,最主要的是要有愛心,關心自己的病人。
“連軸轉”的醫生、護士們
說這里手術量大,一點也不夸張。據阜外醫院外科年度報告顯示,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2014年的外科手術治療量達到13032例(不含分院及協作點的手術量),居世界前茅。
早上八點多,當天大多數專家號已經被“一搶而空”,為了滿足患者需求,醫院甚至開設了午間門診。據鄭哲介紹,醫院目前一個病區,每天要做六到八臺手術,每臺手術大概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從早上八點開始,到晚上八九點左右,手術室一直處于忙碌狀態,一臺手術做完,很快會換病人進行下一臺手術,每位醫生每天要上兩到三臺手術。
除了數量“可觀”,手術難度高,精神高度緊張也是這里的醫生們需要面對的難題。
“最辛苦的要算心臟移植手術,因為移植心臟不能等,醫生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只要有移植手術,醫院來了電話通知,馬上就要到場!闭f這些話時,崔彬雖然表情很輕松,卻讓聽者感覺并不輕松!靶呐K手術風險很大,自己管轄的病人如果出現問題,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電話,醫生很快就要到場,這些是非常辛苦的。有很多時候,晚上在醫院照看病人,第二天白天還要繼續工作,處于‘連軸轉’狀態!奔词乖倜,醫生們也時刻惦記著自己的患者。
醫生忙,這里的護士也不輕松。阜外醫院的患者周轉很快,一個護士需要照料幾位病人。由于心臟病術后對護理的要求很高,這要求護士細心,能夠承受壓力!拔覀冞@里的護士忙起來連喝水和上廁所的時間都很有限。”說起這些,八病區護士長代琦很心疼手下的護士們。
忙歸忙,累歸累,醫生和護士們也有輕松的時刻,那就是患者高高興興地脫了病號服,換上自己的衣服,跟他們說再見的時候。
“對我來說,如果做完手術之后,病人順利恢復,高高興興的出院,我自己的心理也會很滿足,很高興。”崔彬很靦腆,語速也很快,他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工作真的沒什么,都是應該做的。
高難度的手術,“連軸轉”的工作強度,這樣的工作日復一日。鄭哲、崔彬、代琦只是阜外醫院心外科團隊的一個縮影,無論有多忙,這里的醫生都在為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不懈努力。正如鄭哲所堅信的:疾病,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敵人。為了打敗這個共同的敵人,醫生和患者還需更加努力。
記者手記:那些走路帶風的“鄭哲”們
記者 馬曉慧
來阜外醫院采訪的這一天,正趕上下雨。然而,淅淅瀝瀝的小雨并沒能擋住求醫心切的人群。早上八點,門診大廳里早已擠滿排隊掛號的人群,電子屏幕上的出診信息顯示,當天很多專家號已經掛滿。
此時,醫院病房樓電教室里也坐滿了醫生,他們是來參加“國家心臟病中心 阜外醫院手術技能培訓班第二期——生物瓣膜專題”的學員們。正在給學員們進行講解的就是我們此行的采訪對象——鄭哲。
講解結束,回答完學員的提問,鄭哲步履匆匆走下講臺,直奔手術室準備進行手術演示。在趕往手術的路上,他被一位醫務人員攔了下來,要求審核手中的材料并簽字。這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阜外院長助理,做手術,搞科研,講課的同時還要承擔部分行政工作。
短暫的停留之后,鄭哲加快腳步趕往手術室。走路一陣風,似乎成了醫生們的特質之一。
以鄭哲為代表,忙碌,成了這里的關鍵詞。
“我們這里的醫生,忙的都沒時間談戀愛”崔彬在采訪間隙跟記者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醫生的工作壓力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忙,除了平時的出門診,做手術,管理病房患者,還要抽出業余時間搞科研。
雖然很忙很累,醫生們更關心的事,還是患者的疾病和如何與他們建立有效溝通。
“醫生和病人對疾病的了解不同,病人生病的原因很多,醫生希望通過治療來解決患者的問題,但是問題可以解決到什么程度,取決于很多客觀因素。”鄭哲認為,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醫患溝通,讓醫患雙方形成共識。
對于心外科醫生而言,在手術之前,反復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必不可少,手術存在的風險,可能遇到的問題,未來會怎樣,需要患者怎樣做,都要耐心解釋清楚。
“應該認識到,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敵人’應該是疾病,不能因為治病,最后醫生和患者變成了敵人。”他說。
代琦也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心臟就像一個發動機,發動機壞了全身都不舒服。有些患者手術之后有些不適應,感覺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會有一些情緒的波動!背霈F這種情況,除了術前就要做好溝通和宣教,“打好預防針”,術后醫生和護士對患者的關愛也必不可少,甚至與精湛的醫術相比是“并駕齊驅”。
“不管怎樣,對于我們來說,當病人換上自己的衣服,笑著告訴我們要出院啦,我們就很開心!闭f到這里,代琦露出甜甜的笑。
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患者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就是他們內心最滿足的時刻。讓患者擺脫病魔困擾,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實現這個樸實的愿望,對忙碌一天下來的醫生、護士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