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等各種利好政策的出臺,使得醫療服務領域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市場,上市公司紛紛布局。那么,在資本眼里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醫療服務業,能否成為其避險與增值的最佳選擇?醫療投融資將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醫療服務企業進入上市行列,那么這些以醫院為主、其中又包含了體檢機構和診所連鎖、醫生集團的上市企業,未來前景如何?日前,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就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
“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是大勢所趨。”莊一強說,有人將醫療行業比作“資金的避風港”,在我看來,比喻甚為恰當,特別是在當前,醫療行業是為數不多的、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行業。通俗點說,天災人禍無法避免,人的健康無論貧富,誰都會生病。因此,在“十三五”期間,投資醫療行業是不二的選擇。
莊一強認為,經濟下行,受影響比較大的是餐飲、奢侈品、房地產、旅游等行業,很多社會資本投入到互聯網領域,然而互聯網的投資風險已逐年提高。而我國的經濟需要新常態,醫療投融資也需要建立新常態。醫療是個很長的產業鏈,從治療、康復、大健康等角度來講,隨著老齡化的程度越來越大,老年人比例越來越高,生病機會越來越多,健康產業在十三五會呈現上升的趨勢。再加上國家對社會資本辦醫的門檻降低,回報周期縮短等利好因素,預計對醫療服務行業的資本投入會增加很多。
莊一強介紹,目前我們國內上市的醫療服務企業大部分是醫院,體檢機構只有兩家,其中愛康國賓在美國上市,美年健康在上海上市,而診所的連鎖上市企業只有一家通策醫療,其他的就都是醫院了,莆田系醫院也有在香港上市。純粹的醫療服務上市企業涉及到眼科、整形美容、體檢、口腔等專科,都是資本的偏好。隨著二孩政策開放,未來對產科、兒科甚至月嫂會所的需求將會增大。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未來連鎖診所將是資本追逐的熱點,同時連鎖醫院和診所能降低采購、運營成本,給資本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而醫生集團有兩種,一種是體制內的醫生集團,醫生沒有離開醫院體制,繼續留在他們所在的公立醫院一邊工作,一邊成立醫生集團;另一種是體制外的醫生集團,與演藝圈的經紀公司有點類似。醫生集團公司幫助醫生去處理各類外部事務和內部管理,醫生仍然只需要像在公立醫院內一樣專心搞好業務就可以了。莊一強認為,醫生集團以技術立身,在人員招募、科研、培訓、保險等方面需要借助社會資本力量。社會資本樂意投資醫生,因為醫生是醫療服務價值的主要承載者。對社會資本而言,上市是增值的首選途徑。
分級診療就是要打破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型公立醫院的現象,而醫生集團與互聯網+企業的互動下,在非公立醫院的整體呼應下,有望打破壟斷發展出新的醫療業態。這正是社會資本可以大施拳腳的舞臺。
而上市帶給資本的不只是增值,同時可以實現對醫療服務企業的監管與規范,有效減少魏則西事件的發生。
據統計,今年正在積極準備上市的醫院大約有10家,另外已上市集團準備收購醫院的有10至20家。莊一強預測,在未來的3至5內,純粹上市的醫療企業和擁有醫院的上市集團很快就能達到100家。(文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