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10時,遼寧省撫順市傳染病醫院艾滋病治療與關愛中心主任鄒笑春躺在遼寧省腫瘤醫院的病床上,安然離去,走完了她僅44歲的人生之路。不多時,撫順市傳染病醫院微信群和撫順愛家志愿者小組微信群里,無數根“蠟燭”點燃。“笑春,一路走好!”“笑春,我們會好好活下去!”“鄒科長,我們離不開你,多么希望你陪著我們一起走下去!”“笑春,你走了,以后還會有人像你一樣管我們、幫我們嗎?”數百條透著不舍、悲痛、惋惜的感言,在兩個微信群里迅速傳遞。
23年醫者生涯,鄒笑春用近一半的時間,為艾滋病患者建起一個“家”。“家”建好了,她卻走了。
■“沒人愿意做,我來試試”
1993年,鄒笑春從撫順市衛生學校畢業,來到市傳染病醫院工作。2006年,醫院需要盡快成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診室,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專業系統的治療時,很多人還不了解艾滋病是咋回事,甚至談艾色變。鄒笑春找領導主動請纓:“如果沒人愿意做,那我來試試吧。”
鄒笑春告訴3個姐姐自己的決定時,大家都愣了。“我們不同意。你說出個花兒來,我們也不同意。”大姐鄒星華先發話了,“你忙工作,我們可以幫你照顧小寶(鄒笑春的兒子),但我們不希望你干這個 。”
鄒笑春堅持說:“我要給他們建一個‘家’,一個能夠接納他們,給他們勇氣,讓他們依賴的‘家’。我就是他們的親人,大姐、二姐,你們也是他們的親人。”大姐、二姐拗不過小妹的軟磨硬泡,只好同意了她的決定。
2011年3月,鄒笑春到北京佑安醫院,接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辦的為期兩個月的艾滋病防治專題培訓,她要給艾滋病患者建個“家”的設想越來越清晰。培訓回來后,她寫了《院艾滋病治療管理建議書》《院艾滋病治療與關愛中心設計書》,甚至連室內裝修細節都考慮到了。
2011年7月,醫院艾滋病治療與關愛中心正式成立,按照鄒笑春的設想,一個以“理解、關懷、勇氣、希望”為主題的家園建立起來了。六七間房,有咨詢室、活動室、治療室,綠色的桌布、桔黃色的椅套,暖暖的色調,像家一樣溫馨。這是遼寧省首批將艾滋病治療與關愛融為一體的機構。
■“我要讓他們過上該過的日子”
老陳是第一個到市傳染病醫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診室的患者。
時隔10年,老陳仍然清晰記得第一次見到鄒笑春時的情景。在她的辦公室,鄒笑春熱情地和他握手,詢問病史后,她并沒去戴手套、口罩,而是直接為老陳檢查皮膚、眼睛和嘴。當時老陳一下子被打動了。
2007年,一名婚內感染的中年男性患者老朱來診,當時他正逢愛人剛剛去世、自己無奈下崗的窘境,3次自殺未遂。他在第3次就診時,身上多了一個大袋子。原來,為了生計,他想借就診之機推銷干菜食品。盛夏時節,正是中午,他氣喘吁吁地一走進診室,就趕緊走到洗手池邊,用手捧起自來水咕咚咕咚地大口喝起來。鄒笑春趕緊用自己的杯子倒了半杯白開水給他,隨手又拿出一張紙巾送到他手里。等他說明來意,鄒笑春毫不猶豫地買了兩份干菜,還找來護士長幫助推銷干菜,一中午就賣出了多半。這個七尺男兒眼前模糊了,他說:“我們這樣的人賣東西,你們當醫生的都敢買……我啥也不說了!鄒醫生,我一定好好活著,也好報答你!”(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兩年后,老朱聯合另外兩名治療中的感染者,自發成立了撫順友愛互助小組,無償為撫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幫助和關愛。幾年來,他們幫助不少來院咨詢的感染者走出困境,而老朱也正是在這份愛心傳遞的過程中,收獲了又一份真摯的愛情。
■“請相信我”
2011年12月31日,正當人們沉浸在迎新年的喜悅中時,鄒笑春的手機響了。
26歲的新發感染者小吳,在凜冽的寒風中來做第一次咨詢交流。小吳告別了朋友,隱瞞了家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撥打了鄒笑春的咨詢電話,如果不能救治,他就要在這天結束自己的生命。鄒笑春堅定地對小吳說:“明天我們見見面吧,你就為我再堅持一個晚上,相信我一定可以幫你。明早8時,關愛中心診室見!”第二天一清早,她就請一療區主任董俊為小吳會診。會診結果表明,小吳是多重機會性感染艾滋病患者,必須住院,可他身無分文。鄒笑春稍作思忖,簽署了費用擔保,為他辦理了住院手續。
一切安排妥當后,已是正午。鄒笑春想到小吳也一定餓了,就自掏腰包從食堂買了一碗熱騰騰的雞蛋羹,送到小吳手中。隨后,鄒笑春又通過與北京地壇醫院網絡會診,取得了權威性的指導意見。半個月后,小吳的機會性感染癥狀趨于好轉,抗病毒治療順利展開。他逢人就說:“是鄒醫生救了我!”
一心撲在工作上,鄒笑春無暇顧及兒子和丈夫,虧欠他們太多。要去住院了,鄒笑春把兒子和丈夫的衣服一件件洗好、疊好。去世前3天,她問兒子長大了還想當醫生嗎?兒子堅定地說:“媽媽,我早想好了,長大了,我就當像您這樣的醫生。”(閻 紅 鄒欣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