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最新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有182.5萬肺癌新發病人,每年死亡約159萬人,在所有癌癥中列居首位。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構成中,男性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癥中占28%,女性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癥中占23%,男性與女性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腫瘤中均居首位。
目前我國肺癌早期診斷率依然很低,大約85%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經屬于中晚期。而對于眾多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盡管全球有很多抗腫瘤藥在過去30年被批準上市,但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大多數藥物只起到了短時間緩解病情的作用,IV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4.2%。
全球在過去30年間,始終致力于肺癌早期發現新技術的研發,由于肺癌高度異質性,在肺癌早期檢測方面,始終進展不大。目前,只有美國開始采用低劑量螺旋CT技術對5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然而,由于這一篩查技術有高達96.4%的假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輻射致癌風險,該技術是否適用于肺癌篩查業界一直爭議很大。臨床專家致力于尋求一種既沒有輻射損傷,又能在血液層面進行早期肺癌檢測的有效方法。2015年11月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核準由杭州凱保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肺癌7種自身抗體檢測,通過一個簡單的700多元的血液檢測,便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發現與肺小結節良惡性的輔助診斷。
對于該新型血液檢測技術的機理,一個非常形象的解釋可以幫助大家理解。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就好比人體內的警察,因為物理或者化學等致癌因素而在人體產生的癌細胞就像是“小偷”。正常情況下,強大的警力隨時處于監視狀態,人體免疫系統根據免疫識別發揮作用,從而幫助機體抵抗和清除體內出現的突變細胞“小偷”。但如果一個人的機體長期有腫瘤刺激源,從而不斷產生“小偷”,一旦當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時,雙方有可能勢均力敵,從而處于醫學上的“免疫平衡”。然而,一旦這個過程持續,“小偷”的力量大于警力時,便會產生免疫逃逸,“小偷”回來后偽裝成警察,而警察又一時無法識別,“小偷”便會越來越多,這就形成了晚期腫瘤。
7種自身抗體利用的就是腫瘤免疫應答機理,在腫瘤發病早期,機體的免疫系統可識別腫瘤細胞內表達異常的蛋白,免疫應答在癌癥早期有很強的生物信號放大作用,在腫瘤表型顯現之前就可以檢測到血清的抗體水平,該種檢測通過檢測血液中的抗體來檢測腫瘤細胞。只要小偷一出現,警察就傳遞出放大了幾百倍的信號,這種新型技術通過血液檢測到這種腫瘤細胞“小偷”的存在。
正是基于這一原理,在沒有輻射損傷的情況下,只需抽取少量的靜脈血進行檢測,便可在第一時間內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這一被稱之為“液體活檢”的肺癌早期篩查診斷技術,目前已用于肺癌的早期發現與肺小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輔助診斷。
這一新型的肺癌檢測方法的臨床研究顯示,它對于中國人種的8毫米以下的結節、8毫米到20毫米之間的肺小結節有90%陽性準確率。與此同時,還可用于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預警等。(文/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周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