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劉伯患有嚴重冠心病,心臟左主干血管近端狹窄接近99%,僅剩一絲血流通過。記者7月19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二科獲悉,在心臟停跳、建立體外循環的狀態下,醫生冒險在劉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上做了三處“搭橋”,令心臟完美復跳。
心率慢到一分鐘32次
記者獲悉,如今心臟手術已突破年齡的“絕對禁區”,僅中山一院心外二科今年上半年就已為十幾位75歲左右的患者完成心臟手術。去年還曾為84歲的老人置換心臟瓣膜。
劉伯受陣發性的心絞痛困擾已近一年。他平時走150米就會感到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往往一次發作會持續幾分鐘。近日在體檢時,劉伯被查出心動過緩,心率慢到心臟一分鐘才跳32次。這種情況引發家人的警覺,立即送他就醫。進一步的檢查顯示,劉伯患有多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心臟造影顯示 “冠心病,左主干三支血管病變,特別左主干近端狹窄達99%”,這意味著他心臟的三根主要血管均有嚴重狹窄,且心臟二尖瓣有輕度反流。若不治療,劉伯隨時有猝死風險。
“像這樣嚴重的病情,需要盡快做心臟冠脈搭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二科主任吳鐘凱教授表示,經過內外多科醫生教授的反復會診討論及風險評估,并與患者家屬耐心解釋,打消了家屬對高齡老人手術的顧慮。手術中,老人心臟停跳時間近50分鐘,期間靠體外循環來維持功能。術后第五天,老人可以下床行走。
“高齡老人做心臟手術,65歲以上每長一歲,死亡風險增長1%。”中山一院心外二科主任吳鐘凱教授表示,高齡老人手術的難度比年輕病人高。以劉伯為例,手術中血壓必須控制在一個理想水平,不能太低或太高。“如果用止血鉗止血,年輕人下了止血鉗,很快搞掂。老年人的心臟組織比較脆,下了止血鉗,既不能夾得太緊,也不能有拉扯動作,否則組織容易破碎。”
年齡不再是絕對禁忌
“阻斷冠狀動脈血流時,老人只能‘一把成功’,如果沒有夾準血管,重來一次的風險很高。因為老年人多多少少有粥樣硬化,做心臟手術時要防范碎片脫落。”吳鐘凱說,做心臟瓣膜置換,要清理瓣膜,年輕人只需20~60秒,老年人則至少要花1小時將瓣膜里面的鈣化碎片清理干凈。如果不清理好,換瓣膜后,鈣化點可能脫落,隨血液循環進入腦部血管,引發風險。
不過,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年齡已不再成為心臟手術的絕對禁忌。吳鐘凱表示,評估高齡老人手術主要看老人全身臟器功能是否良好,能否耐受手術。有些相對年輕的病人如有肝腎功能差,反而不能做手術。(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李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