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 (高奕楠)“確切的臨床療效,是中醫藥學的生命力,而提高中醫藥的服務能力是中醫藥學的學術進步和事業的發展的永恒的主題,”國醫大師孫光榮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岐黃論壇上表示,“傳承不僅是中醫藥學術進步的前提,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源泉。”
此次岐黃論壇的主題為“加強學術引領,推動傳承創新”,孫光榮從中醫藥學傳承的目的與意義、內涵與外延、路徑與方法等方面闡述了中醫藥傳承的重要性,并指出傳承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核心工程,因為“要提高中醫藥的服務能力,只有繼承好,才能發展好,只有發展好,才能利用好。”
“如果說西醫是科學的,那么中醫則是智慧的。”孫光榮指出,中醫看的不是病,而是生病的人,這種思維方式、特色理論以及臨床經驗,乃至中醫的發明體系,生活的方式就決定了中醫學傳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唯有傳承,才能保有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唯有傳承,才能保有中醫文化的基因和命脈。
孫光榮認為,中醫藥的傳承不僅是醫德、醫理和醫術,更要傳承志向、言行和文化。他在演講中詳述了中醫藥傳承的內涵與外延:
第一,醫德的傳承,主要是以老帶新,體現“大醫精誠”的服務精神,堅定中醫藥學的文化自信;通過傳承使中醫藥人堅持“生命至貴,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樹立“普救含靈”的醫風。
第二,醫理的傳承,主要是以老帶新來傳承“勤求博采”的治學方式,堅定中醫藥學的理論自信;通過傳承使中國人堅持“精研經典,博極醫源”的治學原則;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中醫藥學的理論。
第三,醫術的傳承,以老帶新傳承“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中醫思維方式,堅定中醫藥學的方法自信;通過傳承堅持“燮理陰陽、調之使平”,采用藥物療法,進行臨床醫療保健。
除了醫德、醫理、醫術的傳承之外,還要傳承志向、言行和文化。孫光榮指出,志向上,中醫藥傳承不僅是樹立職業自信,也是在傳承“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的志向以及為國執業、為民執業、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執業的大視野、大胸襟。
言行上,中醫藥從業者要傳承“誠信謙恭”的大醫風范,堅定道德自信、“言和身正”的律己原則;做到以“誠”執業、以“凈”執業、以“嚴”執業、以“精”執業。
文化上,則要傳承“博通古今”的興致,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興趣與志向;涉獵各家之言,通識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做到以醫通文、以文育醫。
(劉言哲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