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后易發生傳染病 專家提醒做好5點預防措施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高奕楠)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多地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洪澇災害期間和之后,環境衛生惡劣導致蚊蠅鼠類孳生,加之安置點人群密集,最易引發各種腸道、呼吸道傳染病以及蟲媒和動物源性傳染病。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嚴把“病從口入”關,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日前,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張靜在接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在線訪談時指出,洪澇災害期間和之后最常發生的傳染病有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蟲媒和動物源性傳染病,如鉤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瘧疾、乙型腦炎、登革熱等;還可以發生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還有皮膚疾病,如手、足、股癬和皮疹、濕疹。在居民安置點,由于人群密集,人體抵抗力下降,有可能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等。
專家提醒,為有效預防暴雨洪澇災害后傳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居民健康事件的發生及流行,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應加強傳染病監測,做好食品衛生、環境衛生、飲水衛生,消滅“四害”和清理環境。對災區群眾來說,應做好個人衛生,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勞逸結合,平衡膳食,作息規律,提高肌體抵抗力。身體出現不適,如腹瀉、嘔吐、發熱、皮膚黃疸、手足皮疹、口腔皰疹和潰瘍時,要及時就診。
此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研究員程義斌還特別提醒受災地區的廣大災民和救災戰士,應對接下來的高溫天氣,應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防止中暑。同時,注意保持皮膚干燥,防止出現痱子、皮疹、濕疹、腳癬、股癬等皮膚病,并做好防曬。
專家總結具體做法供大家參考:
1.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裝水器具必須干凈,并經常倒空清洗;對臨時的飲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進行消毒;混濁度大、污染嚴重的水,必須先加明礬澄清后再消毒;飲用水消毒劑(漂精片、消毒泡騰片)必須放在避光、干燥、涼爽處存放(如用棕色瓶擰緊瓶蓋)。自來水水管或水龍頭如被污染,退水后應充分清洗管路,水龍頭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2.食品衛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開,餐具須清潔并消毒后使用,進食前要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產品;不吃剩飯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
3.環境衛生。對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排除積水,清除污泥和垃圾雜物;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必要時對房間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整修廁所,清刷衛生間,修補禽畜圈。不要隨地大小便,糞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區域。
4.病媒生物控制。在居所內安裝紗門、紗窗、蚊帳等防蚊、蠅設施;推薦使用蚊香、氣霧罐、蒼蠅拍等家庭滅蚊蠅措施;抗洪值守人員應配備防蚊帽、穿長袖衣褲,裸露部位可噴涂驅避劑。應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殺鼠劑滅鼠;滅鼠后及時搜尋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燒;水災鼠類死亡或遷徙時,體表寄生蟲脫離或逃逸,滅鼠時,應在居民安置點噴灑殺蟲劑,消滅離開鼠體的游離蚤等寄生蟲,做好鼠蟲并滅。蚊蠅鼠等病媒生物異常增多時需及時報告當地政府部門。
5.手部清潔。不用手,尤其是臟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與臉盆應單用。如果不得不與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病人共用臉盆,則應讓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將臉盆洗凈,并常用消毒劑浸泡消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