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網)
阿爾茨海默病屬于老年人腦部疾病的一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老年癡呆癥。揚子晚報曾報道,一般阿爾茨海默病發生在65歲以后,發病時不易察覺,發展緩慢,早期往往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有些老年人常常說:“人老了,記性也變差了!”這可能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一旦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腦部功能就會逐漸減退,智力、情感和性格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最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大河網曾刊登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發布的《2015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癥報告》。《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數或將達到1.32億人。僅2015年,就有約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新增病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約會有19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
準確地說,阿爾茨海默病指的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中國阿爾茨海默氏病委員會常委理事、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喬立艷教授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癥在整個人群中的患病率為4.2%。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在65歲以上人群中,每20人中就有1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85歲以上人群中,每10人中約有2.5人罹患該病。”
如果你覺得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記得很清楚,這時就需要警惕了,因為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癥狀之一。目前尚無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特效藥,也沒有能夠逆轉疾病進展的治療性藥物。這種疾病發病隱匿,只有盡早干預,才能有效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新華網在報道中指出,阿爾茨海默病一旦發病,有以下危險信號:
1、短期記憶減退;
2、重復做同一件事情;
3、智力下降;
4、不認識回家的路;
5、性情突然大變;
6、“收藏行為”頻發,將一些破爛視若珍寶,看見什么都撿回家;
7、疑神疑鬼。
我們只有關注這些信號,才能對阿爾茨海默病盡早防治,從而改善患者晚年的生活質量。家人一旦發現老人出現以上癥狀,應當立即送醫。
考慮到阿爾茨海默病暫無逆轉的可能,中老年人主要應以預防為主。新華網在報道中還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些行為習慣可以有效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1、均衡攝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低鹽、低動物性脂肪、低糖飲食,降低血脂。
2、活動鍛煉。鍛煉和勞動能使血液循環加快,腦細胞能得到充足的營養素和氧,可健腦、防癡呆。
3、勤動腦。退休后應該安排一定時間看書、學習、寫文章,讓頭腦得到活動的機會,保持大腦的靈活性。
4、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操勞和精神緊張,還要充分休息,保持腦細胞活力和精力旺盛。
5、控制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壓和肥胖等病。早發現、早治療。避免過度喝酒、抽煙。
如果確已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家人應盡量陪伴患者,與患者溝通。同時,也要多給患者一些理解和體諒,減少因照料工作而產生的困擾和沖突。
新華網曾刊登過《老年癡呆患者的照護問題研究》,該研究指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照護基本上有三種途徑:家庭、機構和社區。隨著患者人數的增加,國家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視程度也在日趨加強,醫療機構診治阿爾茨海默病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照護者仍缺乏相關的溝通技巧與安全照護知識,照護水平急需提高。因此,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照護者進行宣傳教育及專業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丁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