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新快報”8月11日報道,最近由美、澳兩國學者組成的研究隊伍發布的一項重要報告顯示,每周12小時以上的鍛煉能最有效降低心臟疾病、中風、癌癥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研究人員發現成人每周適度鍛煉(快步走等)時間得達到6小時以上,或劇烈運動(跑步等)至少12小時才能最大程度地達到預防心臟疾病等五類疾病的目的。而這個鍛煉時長比世衛組織(WHO)給出的最低標準要多出5倍。世衛標準建議成人每周適度鍛煉時間至少要150分鐘,或劇烈運動時間不得少于75分鐘。
研究人員宣稱官方發布的運動指導遠遠未能達到使人健康的標準,人們還需要花更多時間鍛煉身體。但有人指出,健康指導的制定得實事求是,即便在目前的運動標準下也少有人達標,指導標準的重點在于動員民眾鍛煉。因而新指導公布后,許多專家甚至呼吁降低其要求,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鍛煉要求。就此,報告作者則強調鍛煉不必都在健身房進行,人們可在工作時適當進行體力活動,挑一些體力消耗大的家務活,或者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班等。
這些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和昆州大學的研究員通過對比分析1980年至2016年的174份調查報告,發現心臟病、中風、癌癥和糖尿病等五類疾病的患病率與運動量呈反比,運動量越大,則患病風險越低。報告還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的加快,心血管和糖尿病死亡率自1990年起便不斷上升,提高對身體鍛煉推廣的公眾關注度、加大對其投資刻不容緩。不少英國醫療領域的專家亦表示按運動標準來安排每周鍛煉大有裨益,呼吁民眾進行適當身體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