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傳統中醫倡導“天人相應,日月相參”,指出人體的健康與自然界萬物變化關系密切。月亮的盈虧代表著天地間陰陽的消長,人的氣血盛衰也隨之受到一定影響。順應自然而行,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期,《生命時報》帶您探究月亮與人體之間的養生密碼。
《黃帝內經》記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意思是說,人在月缺時氣血較虛,月圓時氣血比較旺盛,月亮的盈虧變化與人體臟腑功能、氣血盛衰息息相關。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趙艷介紹,從中醫角度看,當月亮虧缺時,人的氣血也會轉虛,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泄。此時,若遇外邪侵襲,邪氣就會深入肌體里,導致“急”病發生。相反,月圓時,人的氣血相對充盈、肌肉壯實、皮膚致密、毛發堅韌、腠理閉合。此時,即使遇到外邪,也是流于表面,對人影響不大。月亮的圓缺變化影響著我們的身體,養生時一定要注意并用好這種變化。
其實,月亮對健康的影響不僅是中醫觀點,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月亮與健康頗有淵源。因為,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發生有著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的周期性變化,所以這種地磁力也會對人體造成干擾,比如會影響體內的體液、激素、電解質等的平衡,導致身心發生變化,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高于常態。
美國精神病理學家利伯在他的專著《月亮作用》一書中闡述:“人體約有80%為液體,月球的吸引力也能像產生海水潮汐那樣對人體發生作用,引起生理潮。所以滿月時,人易激動。”還有調查發現,在弦月和滿月時,患痛風和哮喘的人數會達到頂峰。此外,相對于其他人群,月亮盈虧對女性的影響更為深遠。女性的月經周期一般為28天,與月亮盈虧變化相對應。因此,女性養生更要遵循“跟著月亮走”的原則。
月亮繞地球一周約需28天,這是月亮盈虧變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其形狀也在不斷變化,月亮位相的變化叫做月相。一個月相周期分為朔日(新月)、上弦月、下弦月、望日(圓月)。根據月亮盈虧的改變,不同時段的養身重點也各有不同。▲
跟著月亮養生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趙艷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張鐘愛
朔日
補氣養血
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出現的月相叫“ 朔”。“ 朔日”則是農歷的每月初一。“朔”這段時間的月相是“月缺無光”,白天陽氣漸弱,夜晚陰氣漸虛。此時人體的特點是陽氣弱,氣血也處在比較虧虛的狀態,抵抗力相對較弱。
中醫所講的一些虛癥,比如肺心病、心腦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感冒等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生或加重。因此,朔日養生的總體原則是補氣養血,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具體方法如下:
喝當歸補血湯。將黃芪、當歸一起煎煮服用。需要注意的是,黃芪與當歸按5:1 的比例配伍,其益氣養血功效最高。因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重用黃芪有大補脾肺之氣的作用,以滋養氣血生化;當歸可補陰血,以使陽生陰長,氣旺血生。此方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此外,當歸燉雞也可起到相應的滋補作用。
按摩足三里。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起到補中益氣的作用,功效堪比黨參、白術、山藥、紅棗等藥物。
此外,目前正處于季節交替之時,還要注意勿食寒涼食物、適時增添衣物等。▲
上弦
疏肝利膽
當月球轉到與太陽呈90 度角時,出現的月相叫“ 上弦月”。上弦指的是農歷初七前后,處于月周期漲落潮的中間段。上弦白天陽氣漸長,夜晩陰氣漸生,陰陽都處于升發階段,尤其是陽氣的升發較為明顯。中醫講究“肝主陽”,因此,這段時間是肝病、膽囊炎等疾病的易發和加重期,尤其是下半夜和清晨,是犯病的危險期。所以,上弦的總體養生原則是疏肝利膽。具體方法如下:
少食肥甘厚膩。飲食少吃肥甘厚膩之物,可多吃些具有疏肝利膽作用的食物,比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卜、橙子、柚子、柑橘等,還可以用百合煲粥喝。如果覺得效果欠佳,可在正規醫療機構診斷后,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柴胡湯,舒肝和胃、解表散熱。
泡玫瑰花茶。日常不妨多喝些玫瑰花茶,疏肝利膽的同時還能養顏。
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上下按揉30次,可疏理氣機、刺激胸腺、增強機體免疫力。▲
望日
中秋防燥
陰歷八月十五,即中秋。中秋時分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午間則比較悶熱,氣候主要以干燥為主,人們通常會出現口鼻咽喉痛癢、指甲頭發干枯、皮膚干燥等“秋燥”表現。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就會致口干舌燥、咳嗽、咽痛。
老年人防燥。勤練吐納能起護津防燥作用。方法是:每天清晨閉目靜坐,先叩齒36 下,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分數次徐徐咽下。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呼吸。吸氣時舌舔上愕,用鼻吸氣,然后慢慢從口中吐出,如此反復36 次。
秋季適當活動身體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滋潤臟腑、肌肉、皮毛、關節,從而增強機體抵抗秋燥的能力。
女性重情志。秋季萬物枯敗,蕭瑟肅殺氣氛常使人觸景生情,情緒容易起落,影響元氣收斂,進而內耗津液,尤其表現在女性身上。在秋主“收”的原則下,“心要清明,睦保安靜”,收斂情緒,不畏縮郁結,才能保持生機元氣。同時要做到早睡早起。《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小兒重飲食。秋季的飲食原則應為“少辛、增酸、忌寒涼”。“少辛”即少攝取姜、蔥、蒜、椒、韭之類的辛味食物,以防加重燥氣,耗損津液。“多酸”是要適當多吃蘋果、柿、橘子、梨、葡萄、山碴、石榴、檸檬等水果。酸味的食物有助于開胃消食、止渴生津、收斂固澀、滋陰潤燥,還具有強健肝臟的功能。▲
下弦
宜補不宜泄
過了十五月亮最圓的時候,接著月亮漸漸虧缺,到二十三左右為下弦月,三十的時候月亮全虧,即為“晦”。
《黃帝內經》有云:“月升無泄,月滿無補”,意思是告誡人們,月亮剛剛開始升起的時候,養生宜補不宜泄;在月滿的時候,宜泄不宜補。所以,下弦月養生更應以補為主,不可做一些損傷元氣之事。
對于年輕人而言,大忌就是熬夜。為避免對身體有所損傷,早睡早起是十分必要的。上了年紀的人,此時可以稍微增加一點運動量,如選擇快步走、跑步等運動,以補充一點精氣神。
此時,體質虛弱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容易感受風邪等外邪侵襲而發病,或導致已有病情加重。因此要特別留意氣候冷熱變化,適時添衣保暖。食補宜選擇性平溫和的食物,如黃芪燉雞或鴨肉均可。▲
(本專題由本報記者單祺雯、本報特約記者莫禹凡采寫)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