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婚姻幸福的秘訣
編者按
8月30日,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葉文振受邀在湖南“湖湘大學堂·女性講壇”進行了一場名為“現代婚姻:幸福的秘訣”的主題演講,圍繞“婚姻幸福的影響因素”“婚姻幸福的基本方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從當年父母包辦、甚至指腹為婚,到今天自由戀愛、為感覺而婚,婚姻這個常作為家庭內生要素的制度,在服務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在時間推移中經歷著日趨顯著的自身變遷。在自主和感覺交錯的情感平臺上,從錢鐘書的“圍城”,到作家六六的“磨合”、楊瀾的“經營”、馮小剛的“錯婚”,再到電視連續劇《家有喜婦》的“閃婚”、最近讓上海民政部門離婚登記處門庭若市的“房婚”,古老的婚姻制度演繹著越發豐富多彩的現代故事。現代婚姻幸福嗎?現代婚姻的幸福感又取決于哪些因素?現代婚姻幸福的回歸之路又在何方?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現代婚姻。
什么是婚姻幸福
在社會學家的視野里,婚姻是指由一定文化決定的、被所在社會認可的、男人與女人結合建立夫妻關系進行相互作用的群體。法學學者給予這個群體更加明確的界定,即以男女兩性結合為基礎、以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及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美國學者Andrew J. Cherlin認為,人類的婚姻已經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1850年以前的制度婚姻,滿足人們最基礎的生活與生殖需求;從1850年到1965年的友伴婚姻,人們婚嫁的重心逐漸轉向了親密和性的需求,雙方開始注重愛與陪伴;1965年至今的自我表現婚姻,當事人越來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現的空間,感受到尊重、自身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婚姻作為手段的意義超過了作為一個制度的作用,人格的自由度與選擇的可能性更強了。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中國人的婚姻演變,學術界較認同以1978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認為前30年的變化是緩慢的,改革開放以后才發生了顯著變遷,主要體現在婚姻締結由包辦婚姻到自由婚姻、擇偶標準和婚姻基礎由注重物質條件到兼顧愛情與物質、貞操倫理道德觀念由從一而終到離婚和再婚自由、夫妻地位由主從關系到平等關系、以及血緣親情觀念由重感情到重利益等等。
變化著的現代婚姻其實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學者周國平提出的性、愛情與婚姻三者兼容的難度,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實原則,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于,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不讓習以為常麻痹性的誘惑和快樂、不讓瑣碎現實損害愛的激情和理想。二是婚姻承受的壓力變大了,經營的邊際成本越來越高了,而隨著許多功能外部化的替代,婚姻的邊際收益越來越小了,從經濟學的理性來看,現代結婚是一個不經濟的選擇。三是婚姻的社會支持變少了,而外部的誘惑變多了。如果不經濟是婚姻內部的推力,那么外部環境的變化就是一種拉力,在這種推拉共同作用下,直接威脅著現代婚姻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中國人來講,婚姻美滿向來是幸福的重要來源,婚姻幸福一直是中國人幸福的核心組成部分。按照心理學的理解,婚姻幸福是人們對婚姻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是持續較長時間感受到婚姻生活具有巨大樂趣,而自然而然地希望長期保持下去的心理愿景,也是人們在婚姻生活中,各種心理欲望得到滿足的一種自得狀態。在一些婚姻家庭社會學研究中,婚姻幸福通常是高質量婚姻的一個重要主觀指標。更具體來說,婚姻幸福可以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對配偶表現是滿意的、對婚姻關系是放心的、對婚姻投入是積極的、以及對婚姻未來是樂觀的。那么面臨諸多挑戰的現代婚姻幸福嗎?
現代婚姻幸福指數
要對現代婚姻是否幸福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我們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直接詢問有代表性的樣本人群,也可以借用離婚率進行間接的逆向測度。
《小康》雜志的調查顯示,2009-2010年間,我國居民覺得自己婚姻幸福的占77.7%,其中“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高,感到“婚姻幸福”的比例超過八成,“80后”超過“70后”,“70后”又超過“60后”,年齡與婚姻幸福指數呈反比。但是,“80后”的婚姻穩定性卻不高,這群更加尊重自我的一代獨生子女引領了中國人婚姻“高質量、低穩定”的新動向。另外,男性的婚姻幸福感高于女性。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認為,在婚姻中女性心思更為敏感細膩,容易缺乏安全感,加之男性出軌概率遠遠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對婚姻的顧慮和困惑相對也會更多,進而降低了婚姻情感指數的得分。珍愛網婚姻幸福指數的調研結果表明,裸婚比閃婚和試婚更被看好能獲得幸福,還有接近60%的單身漢和72%的單身女性認為男大女3~10歲幸福指數最高。
世紀佳緣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度國民婚姻情感指數白皮書》指出,即便步入“七年之癢”,仍有83.5%的人對婚姻感到滿意。學歷越高的婚姻人群,婚姻幸福指數越高。而家庭收入卻與婚姻情感指數呈兩極化,中等收入家庭婚姻幸福感處于最低水平。另外,婚姻情感指數與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存在關系,二線城市經濟相對發達且相比一線城市工作生活壓力更小,更易獲得婚姻滿足感;在全國省份排名中,河南省人群婚姻情感指數最高。
但是,從民政部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的逆向測度來看,現代婚姻的幸福感并不穩定甚至在走低,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離婚率持續走高,粗離婚率從1979年的0.33‰上升到2010年的2‰,約增加了6倍,2012年離婚率增幅第一次超過結婚率。2014年全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06.7萬對,粗結婚率為9.6‰;辦理離婚363.7萬對,同期增長3.9%,粗離婚率為2.7‰;離婚結婚比為每平均結婚3.6對,就有1對離婚,快接近歐洲的水平了。
由于問卷調查排除了離婚人口,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對婚姻幸福感的高估,所以綜合起來判斷,我國幸福的現代婚姻約占60~70%之間。
婚姻幸福的制約因素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多重轉型與變遷,我國婚姻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化,地域環境、家庭結構、性別關系、職業收入、學歷高低、年齡大小、甚至心理素質等等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國的婚姻幸福。
《2012中國人婚戀幸福感報告》揭示的影響婚姻幸福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間的情感、溝通與理解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忠誠、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關系、對方與自己家人的關系以及住房和家務工作分配。
心理學研究發現,影響婚姻幸福的心理障礙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婚姻不切實際的理解,如“心有靈犀”不點自通,人是不能改變的、關系的好壞也是固定不變的,性生活必須總是完美的、不應該有一點缺陷等等;二是當事人本身的心理結構偏差,如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求全心理、從眾心理和男權心理等等。社會學則更多關注婚姻當事人各自的背景條件、彼此的權益地位、婚前與父母的關系、父母婚姻生活的狀態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對婚姻幸福的影響,如丈夫收入全部交給妻子的,夫妻幸福感較高;夫妻在開支上意見越一致,幸福程度越高;婚前夫妻雙方對父母的態度越好,其婚后幸福感也比較強;還有父母婚姻和諧,子女的婚姻也越可能收獲更多的幸福。
實際上,現代婚姻幸福主要取決于婚姻外部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和婚姻內部的自我完善與自發能力。婚姻外部的社會經濟雙重轉型和文化多樣化,以及建立于婚姻意識基礎上外部支持的不到位與缺乏針對性,都在導致婚姻友好性支持性的外部環境建設滯后,造成個體婚姻生存壓力加大與發展乏力,進而影響結婚神圣、光榮與幸福的感覺與滿足。但是外部的影響只是外因,最后發生什么性質和多大的作用,還在于婚姻這座圍城的感情基礎與婚后建設。依我之見,婚姻內部建設的這幾個方面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閑置、浪費甚至枯竭婚姻幸福的源泉。一是習慣地把婚姻制度缺陷放大,把婚姻不足歸因外力,淡化了婚姻當事人的責任感與創造力;二是在家庭領域,缺乏處理協調好婚姻關系與代際關系的新觀念和能力,代際關系擠壓婚姻關系的現象較為普遍;三是婚后的愛情激發與更新認識不足與投入有限,習慣性地讓位給親情,并一勞永逸地讓親情既滋養代際關系又支撐婚姻運行;四是男女平等意識薄弱、比較優勢發揮有限、夫妻之間有效溝通不足,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退化婚姻活力和情趣。
婚姻幸福的回歸之路
西方學者認為,在現代婚姻里,投入—產出比變得很公平。如果你想幸福美滿,就需要在對方身上、在這段關系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使雙方在情感、精神、物質等種種方面都感到滿足。他們還強調,如今想要得到一個美滿幸福的婚姻,人們需要從心理視角、浪漫視角和道德視角來考慮,而在這三種視角中,只有在道德視角上,我們還有比較大的發揮空間,能夠在改變上做出努力,使自己在這段關系中抵抗那些天性中自私、邪惡的部分,互相支持和促進,幸福度過一生。
所以,現代婚姻幸福的秘訣在于婚姻內部的珍惜、持守、投入、交流與合作。
一是婚姻關系優先,婚姻關系是家庭這輛車的方向盤,婚姻不穩,家庭就會失序,不能正常運行;婚姻關系還是動力機制,婚姻故障,家庭就會失能,就會停滯不前。要充分認識婚姻關系的家庭意義和作用,形成人人善待和維護婚姻關系的家庭文化,既不要延續傳統,用老年權威擠壓婚姻關系;也不要孩子為大,用親子關系捆綁婚姻關系,確保婚姻關系優先發展的家庭空間,滿足婚姻關系健康成長的資源需要,尤其是改變婚姻關系的投入方式,把婚姻事后修理改為婚姻事前的保健。
二是價值取向趨同,擇偶時注重價值觀的“門當戶對”,結婚后用心保持價值觀的同步變化,要通過婚后生活的有意識安排,尤其是通過學習交流和重要活動的共同參與,讓價值觀的變化處在同一個生命周期的軌道上,謀取更多的動態趨同。隨著婚姻生活的推進,夫妻的價值觀出現差異是正常的,不要驚慌失措,也不宜對自我中心一概指責,要冷靜分析成因、比較擇對、重構同質。
三是愛情親情并行,要互相提醒不要用親情取代愛情,保持婚姻關系與代際關系的應有疆界,除了感恩與責任,還要給婚姻添加詩意,過一個有質地和美感的婚姻生活。
四是夫妻關系平等,要在戀愛中確立平等互重原則,把男女平等觀念帶入婚姻關系,尤其是丈夫也需要施教,灌輸社會性別意識,他對婚姻的平等交換意識和行為并不是自覺形成的,即使有了這種平等的意識和行動,也會隨著婚姻的繼續而發生變化的。
五是比較優勢釋放,要注意培育婚姻效率意識,營造善待和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婚姻文化和機制,合理配置有限的婚姻資源,追求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六是溝通方式科學,要理解溝通的婚姻意義,強化溝通意識和培養溝通的能力與技巧,交流和豐富溝通經驗,特別是了解溝通的性別差異,提倡換位、回望和分享式的溝通,提高溝通的情趣和效果。
總之,愛是婚姻幸福的源泉,愛可以溫暖婚姻這座“圍城”。愛的追求與創造、愛的珍惜與守護,還有愛的給予與分享,將讓我們的婚姻永遠幸福如初!(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福建江夏學院教授 葉文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