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
人民網>>健康·生活>>2016專題策劃>>9·22慢粒日(商業專題)

規范治療 “慢粒”變可控慢性病

2016年09月20日16:21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隨著診療手段的提升,曾經的“血癌”患者不僅活得長、活得好,部分患者還可能實現停藥后長期緩解

白血病能治好嗎?數十年前無論是從影視作品中還是專家意見中得到的信息都是不可治愈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診療手段的提升,目前長期存活的白血病患者越來越多。昨天,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慢性髓系白血病專病門診”正式掛牌成立,南方醫科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南方醫院血液科主任劉啟發教授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簡稱“慢粒”)已經成為可以管理的慢性病。通過長期、規范的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實現長期生存,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患者較西方年輕化

更青睞45~50歲人群

“我們日常所說的白血病實際上是幾種疾病的總稱,其中以急、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主。”劉啟發介紹說,目前中國大約有400萬白血病患者,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3~4萬的速度增加,其中,約50%為成人患者。以慢性髓性白血病為例,根據統計,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0.36/10萬人,在成人中,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中國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較西方更年輕化,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髓性白血病中位發病年齡為45~50歲,而西方國家中位發病年齡為67歲。

劉啟發介紹,多數白血病的確切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放射性照射(日本原子彈爆炸經歷者發病率增高)等。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白細胞計數增多、脾臟腫大、疲倦、盜汗、體重減輕、腹部飽脹等癥狀,患病后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藥物取代干細胞移植

成為首選一線方案

劉啟發介紹,以往造血干細胞移植曾是唯一有望治愈慢粒的方法,但隨著靶向藥物的出現,干細胞移植的一線治療地位受到挑戰,再加上移植受限于有無供者、患者年齡等多種因素,國內外的CML指南均指出靶向藥物成為CML治療的首選一線方案。同時提出只要規范治療、定期監測,大部分患者有望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劉曉力教授也以“慢粒”為例就現行的治療路徑進行了說明,“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線治療方法是針對慢粒發病根源的分子靶向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這類藥物是在腫瘤治療領域有重要意義的分子靶向藥物。”據了解,根據2009年美國血液年會(ASH)公布的數據,初診慢粒患者(中位年齡約55歲)經過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8年的相關死亡率只有7%。而其預估的中位生存時間(50%的患者可以活過的時間)為19年。這給了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改善生活質量的希望,使一種惡性腫瘤有望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變成了一種可控的“慢性病”。

劉曉力表示,對標準劑量甲磺酸伊馬替尼耐藥的患者,可換用二代靶向治療藥物尼洛替尼等。“正是因為伊馬替尼、尼洛替尼等靶向藥物顯著的療效,也使醫生與患者對治療結果的預期不斷升高,不僅活得時間長、活得質量好,部分患者還可能實現停藥后長期緩解。”

定期PCR療效檢測

對治療至關重要

在談到慢粒患者的規范治療和定期監測時,劉啟發說,“監測”對于CML的治療尤為重要。目前,分子學即基因檢測已成為CML最敏感、最嚴格的檢測方法,而聚合酶鏈反應(PCR)是分子學檢測中常用的實驗手段。PCR檢測是能發現微小疾病殘留的敏感方法并使患者回到通往理想治療目標的軌道,定期PCR療效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可能的緩解或依從性問題,幫助優化治療方案,還能為與患者討論和評估病情創造良好條件。

PCR檢測方法非常簡易,通常隨血常規檢查就可一并完成取樣,醫師操作簡單,患者也更加方便舒適。因此,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應根據CML相關的診療指南定期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這樣才能知道病情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無停藥的機會及是否已達到治愈的目標。

(責編:崔元苑、權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