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 全球范圍內大量流行病學研究早已證實,吸煙與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9月24日-2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控煙與肺癌防治研討會暨全國肺癌診療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在北京舉行,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在會上表示,肺癌是目前中國大陸第一位癌癥,而最具成效的防治途徑是實施全面控煙。
據悉,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24位專家,圍繞目前控煙與肺癌防治領域的新形勢、新思路、新策略和新進展等內容進行主題發言。
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圖片來源:新華網)
肺癌發病與死亡不斷攀升 控煙是肺癌防治重點
趙平指出,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負擔重,防治難,是使居民壽命受損、因病致殘和返貧的主要疾病。肺癌是目前中國大陸第一位癌癥,而最具成效的防治途徑是實施全面控煙。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及各界社會人士,多多交流經驗,積極參與控煙和肺癌防治工作。
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王斌表示,全球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與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國家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和慢病防控行動計劃,將推進控煙工作列入重點內容。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在會上表示,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農村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和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劇,大氣污染與環境污染日益嚴峻,肺癌發病與死亡率還將進一步攀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將突破80萬,死亡人數將接近70萬。支修益表示,如何控制大氣與環境污染、降低人群吸煙率、減少人們遭受“二手煙”和“三手煙”的暴露,如何加強胸部CT肺癌篩查發現更多的早期肺癌,推廣胸外科微創技術和精準放射治療技術,重視基因檢測指導下的肺癌個體化診療、傳播精準醫學理念,規范我國肺癌臨床診療行為,已經成為我國肺癌防治工作的重點。
肺癌早診早治需受重視 診治走向“精準治療”時代
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在我國腫瘤登記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多年排位第一,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女性第二位。據了解,肺癌的生存率與首次確診時的疾病階段高度相關,如能在早期階段確診,五年存活率會顯著提高。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影像診斷科吳寧教授表示,早診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關鍵。吳寧在會上介紹了“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明確了高危人群的界定、篩查頻率、掃描劑量范圍等,能提高肺癌患者的篩查效率,為臨床醫生提供診療指導。其他國家的專家也在大會上分享了國際上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診斷價值。
與會專家表示,隨著胸外科微創手術、精準放射療技術以及基因檢測指導下的肺癌個體化診療技術等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治療效果有了很大進步。
北京大學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楊躍介紹了NGS(二代測序)技術作為新一代檢測技術在肺癌精準治療中的應用。據楊躍介紹,NGS技術具有高通量、多維、平行檢測的特點,為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信息,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據了解,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手術治療的機會,約70%的患者在就診時已屬局部晚期或是出現轉移,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藥物治療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解放軍307醫院腫瘤科的劉曉晴表示,化療是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在“精準醫療”背景下,如何優化方案選擇,使患者接受個體化、量體裁衣式的治療是腫瘤研究的熱點。
本次會議由中國癌癥基金會與臺灣癌癥基金會、中國控制吸煙協會、臺灣董氏基金會共同舉辦。會議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無煙草運動、中國控制吸煙協會、中國癌癥基金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國家癌癥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控煙協會、臺灣癌癥基金會、臺灣董氏基金會、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上海胸科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臺灣衛生研究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廣州醫學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與會,共同商討肺癌流行趨勢、早期肺癌篩查、肺癌診斷、公共場所無煙政策、戒煙活動及成效等熱點問題,全國各地約180余人參加會議。(王坤朔)
癌癥分“貧”“富” “富貴病”也欺負窮人 與“窮病”相對,有一些疾病與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營養過剩、活動量減少等有關,主要是些非傳染性慢病,比如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等。甚至一些腫瘤也與其關系密切。它們被稱為“現代文明病”或者“富貴病”。 【詳細】
蹺二郎腿別超15分鐘 時間太長影響血壓和生育 很多人一坐下來,就不自覺地蹺二郎腿。但是,長時間蹺二郎腿會給全身帶來負面影響。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朱裕昌和武漢市中心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汪陽告訴記者,蹺二郎腿時間太長會增加很多健康隱患的風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