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
人民網>>健康·生活>>科普要聞

房顫患者 中風發生率比常人增5倍

2016年10月12日09:2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房顫患者 中風發生率比常人增5倍

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腦中風,做好三件事,讓房顫患者遠離中風

去年底,65歲的張姨因為時常感覺心悸、頭暈,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房顫”。醫生給開了抗凝藥,叮囑她要按時用藥。前些日子,張姨感覺身體沒什么不適,就擅自停藥了。誰知一周前的晚上,張姨突發中風,雖然搶救及時,但還是落下了半身癱瘓。“明明是心臟問題,怎么會中風了呢?”張姨的兒子有點想不明白。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吳書林教授指出,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中風。與普通人相比,房顫患者的中風發生率要增加近5倍。但房顫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卒中危險風險測評、堅持正確用藥、堅持長期規律服用抗凝藥,就能預防和減少中風的發生。

癥狀雖輕,危害嚴重

房顫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房顫的主要癥狀有心悸、眩暈、氣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沒有任何癥狀。

吳書林介紹,房顫的癥狀雖輕,危害卻很大。房顫發生時,心房有效的收縮功能消失,這導致心房內的血液淤積并可能產生血栓。血栓脫落后,會隨著血液流動,停在哪里,就可能會造成相應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腦栓塞和肺栓塞等。在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見的是腦栓塞,即卒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中風更可怕。這是因為相較于血管內的空間,心房內更“寬敞”。若心房中有凝結成塊的血栓,其個頭更大,極易堵塞人體中較大的血管。這就導致了房顫引發的中風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有研究顯示,房顫引發的中風30天內的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則高達50%;中風急性期致殘率高達73%;中風后第一年累計復發率高達6.9%。

房顫患者需做好三件事

幸運的是,雖然房顫引發的中風危害大,但通過積極的治療可有效減少中風事件的發生。目前,抗凝是國內外公認的預防房顫引發腦中風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抗凝治療是通過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塊,達到預防腦中風的目的。吳書林提醒說:“我們一直在強調房顫抗凝的重要性。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與房顫相關的中風事件就會大幅減少。”

首先,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卒中風險測評。有些房顫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癥狀,他們誤以為服用藥物控制好這些癥狀,也就預防了中風。實際上房顫患者的中風與其危險因素有關,而與房顫癥狀無關。廣州多家醫院如廣東省人民醫院就設有專門的抗凝門診,房顫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評判個人的中風危險因素。

其次,要正確用藥。如果評分結果顯示有中風風險,就應該服用抗凝藥來預防中風。但很多房顫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實不是抗凝藥,它是通過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房顫導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堅持長期規律服用抗凝藥。抗凝藥需要長期堅持服用,不能時斷時續。即使沒有感覺不適,也不等于說中風的風險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藥。

臨床更提倡簡便抗凝治療

過去幾十年中,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抗凝藥是華法林,但由于華法林受食物、藥物影響大,需要不斷調整劑量,還需頻繁去醫院抽血監測,非常不便。此外,如果劑量調整不好,可能不能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或增加出血幾率。吳書林表示,隨著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出現,讓簡便抗凝治療成為現實,建議患者特別是那些食物結構比較復雜,同時又經常服用多種藥物尤其是中草藥的患者,選擇使用方便、安全性更好的以達比加群酯和沙班類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藥,這樣患者無需頻繁監測,更容易堅持治療。(記者馮馮 通訊員郝黎、張丹娜)

(責編:許心怡、權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