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1月24日電 (高奕楠)由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21日至24日在上海召開。
11月22日上午,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深化醫改”平行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介紹,實行醫改后,我國醫療服務利用量迅速增長,去年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上升至77億人次,較改革前增加了57%,衛生總費用個人負擔比例下降至29.27%。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全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6.34歲、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20.1/十萬人,嬰幼兒死亡率下降至8.1‰,三大健康指標均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15年我國人口達到13.75億,人均GDP為7600美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6.05%。在衛生資源方面,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22人、注冊護士數2.37人、病床數5.11張。
梁萬年說,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至今,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目前,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覆蓋面穩固在95%以上,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府人均補助標準已提高至每人每年420元。
我國地緣遼闊,區域間發展差異大,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并非易事。梁萬年介紹,中央財政先后投入1000億元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面向全體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今年政府補助標準提高至人均45元。
會上,來自衛生行政部門、基層醫療機構的專家和管理者們一致將目光放在基層醫療上。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提出,先從“實現一個小目標”做起,即推廣家庭醫生制、實現分級診療。鄔驚雷介紹,上海每10萬人口就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80至90萬人口就有1家區域醫療中心,這構成了上海醫療服務的層級關系。上海實施社區居民簽約家庭醫生“1+1+1”服務(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區域醫療中心、1家三級醫院),由家庭醫生牽頭實現有序轉診,順利鏈接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
在118.3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遍及基層的“小藥箱”成為牧民的健康保障。內蒙古自治區衛計委副主任尹赤林介紹,交通不便,導致看病防病成本增加。在衛生院設流動服務車,牧民家庭放置小藥箱,“兩點一線”加上全科醫生支持,有效改善了牧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狀況。
目前,我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已擴展至200個地市級以上城市,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已全面推開。梁萬年表示,以省為單位進行網上集中采購、實行零差率銷售,藥品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三成左右。這樣可逐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行機制。
去年10月,江蘇省204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價,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通過政府投入來完成。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補充,全省公立醫院按照床位核定編制,由此解決同工同酬問題。政府還對醫務工作者進行津貼補貼。
安徽省天長市人民醫院院長許長松介紹了醫療管理模式轉變給醫院帶來的可喜變化。在天長市人民醫院,臨床按病種付費成為有效的管理、支付方式。該院共有臨床路徑病種247個、臨床路徑表單263個,200個病種納入按病種付費。扭轉了管理模式后,醫院藥占比、住院病人均次費用等指標都有明顯向好趨勢。
梁萬年提出,分級診療、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仍是我國醫改的“硬骨頭”。國家衛生計生委擬定時間表,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力爭在2020年實現簽約服務覆蓋全人群;明年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
施赫德則建議,中國各地區之間如何實現平衡,相當具有挑戰性。例如上海與內蒙古,地域差異大,政府支付同樣的資金,居民獲取的服務可能完全不一樣。如何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制度設計,值得探索。此外,現有資源怎樣整合,也是醫改中一直未能解決的癥結。
專家同時提出,我國在藥物創新領域有著巨大潛力。當前,創新藥物注冊流程偏慢,使許多藥物獲取時間比其他國家晚。在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之時,加快藥物審批制度改革不該被遺忘。
老人身上有股味?這些味道是患病信號 別大意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老人身邊有些特殊的味道。尤其在冬季,老人洗澡的次數少了,屋里通風的時間少了。其實,除了這些因素之外,老人味還可能與一些疾病有關。不同的氣味也常常預示著不同的病變,常常可以根據這些氣味來辨明疾病的種類。 【詳細】
大蒜再貴也要吃!每天兩瓣蒜降壓又暖胃 大蒜跟肉一樣的價了!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大蒜價格持續上漲,到十一月中旬,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價位。現在大蒜的市場價格大多都是9元以上,有些市場甚至每斤在11元~13元不等。許多網友調侃,能吃得起大蒜的才是真土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