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
人民網>>健康·生活>>科普要聞

人民健康營養“識”堂

第348期:被捧上神壇的酵素減肥法 減的是肉還是“命”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李園園
2016年11月30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小字號

減肥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無數次的與那個“偷懶耍賴愛吃少動”的自己作斗爭,假如有什么東西吃了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商家就是最理解愛美人士心理的那一位,于是,一件件帶有“減肥利器”光環的食物送到了減肥者面前,而對這些“利器”,人們哪還管得了價錢昂不昂貴,原理科不科學了。

這不,酵素就以其具有清脂瘦身作用,成了時尚愛美之人的寵兒,酵素減肥真就值得人們追捧?

酵素是什么

酵素最早是從日本引進到臺灣,后由臺灣傳到大陸的,其實,它還有一個更本分更專業的名字“酶”。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絕大多數酶的成分其實本質上是蛋白質(也有少數是核酸),各種酶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很多生物化學反應就在相應酶的催化下,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不過,要讓這些反應能順利進行,就需要建立在構成酶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完整、保持特定構型、并且具有活性基礎上進行,否則,酶再多也無濟于事。促進脂肪燃燒的酶也一樣,必須保持它固有的活性才行。

“神奇酵素、強力瘦身”,靠譜嗎?

脂肪的燃燒需要在細胞內進行。而酵素中的這些“清脂瘦身”的酶,能否從體外進入細胞內還依然安然無恙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酵素是一種吃的東西,不像胰島素那樣可以注射。但凡吃進肚子里的東西被消化成什么樣,就不是主觀意志所決定的。事實上,所有的蛋白質在吃進去之后,首先都要“掉”進胃里進行消化。胃里有一汪“酸水”,絕大多數酶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都會變性失活,這是酶需要過的第一關。

第二關就是胃里的胃蛋白酶,它是蛋白質的一大“克星”,能對吃進去的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也就意味著蛋白質的結構被一定程度的肢解,將大個頭的蛋白質變成小個頭,就好比將一根黃瓜切成了小段兒。

酶在進入腸道時,就要經歷第三關,也就是蛋白質的另一大“克星”----腸蛋白酶。腸蛋白酶的作用更加“猛烈”,它可以把蛋白質切得更加支離破碎,直到變成最小的氨基酸單位才罷休,好比將黃瓜小段切成了黃瓜薄片兒,如此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發揮其營養價值。

絕大多數蛋白質在經歷過這樣一個消化吸收路線后基本上已經蕩然無存,不過,也有少數的蛋白質分子如同裝有“銅頭鐵臂”一樣,能夠歷經層層磨難得以保全,然后被吸收利用。酵素會是這種強大蛋白質分子嗎?

很多對酵素情有獨鐘的減肥人士抱有一絲僥幸心理。如果真的這樣,不僅是商業界,學術界也將是一大亮點,可遺憾的是,至今也沒有這樣的學術成果公告于世,只是在商家嘴里說得沸沸揚揚。

酵素產品---水果酵素,瘦身有望么?

至此,酶已經對減肥無望了。但是,有的酵素并不是以酶為主的制劑,而是一些酵素產品。時下最流行的酵素類產品“水果酵素”就是,這些經過發酵的酵素里會有神秘成分對減肥產生奇效嗎?水果酵素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主要是在水果中加入糖然后密封即可。這個期間,水果上本身攜帶的一些細菌(例如乳酸菌等)就可利用其中的糖、纖維素等營養成分進行發酵,大分子的物質可以一定程度被分解,糖可被轉化生成原料中所沒有的乳酸、酒精、醋酸等,發酵菌在代謝中還會產生一些維生素,并產生各種各樣的酶。

不論用多么新奇而高大上的水果,這些細菌并不識貨,它們只認識其中的那些可被發酵的成分,如果把其中的水果換成蔬菜其實就是泡菜的制作過程了。把水果酵素叫做“水果泡菜”其實也沒有本質差別。當然,從營養價值來看,在保證制作安全的前提下,水果酵素吃吃也是不錯的,尤其是對消化不是很好的人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過,如果說原先的水果中沒有神奇的減肥物質,指望發酵成的產品有減肥功效,我們也只能“呵呵”了。

朋友瘦了,是酵素的功勞嗎?

有的人深陷某些廣告太深難以自拔,總是反駁說張三李四吃酵素確實瘦了呀。如果一日三餐只吃酵素,不瘦才怪,他不僅會瘦,還會造成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很多營養素的缺乏,還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呢。

有的人說在三餐之外額外吃酵素,也有瘦了。這個科學上不現實,而實際起“奇效”的東西極有可能是含有一些尚未可知的藥物成分,只不過讓酵素幫忙作了一個招牌而已,這樣的產品被查出過不少。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目前除了減肥藥和減肥手術,還沒有某種食物有天然的消脂瘦身神效,指望酵素減肥也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了。

如何減肥才是王道?

很多朋友單純地追求瘦,卻忘了減肥的初心是為了健康。那些能瘦下來的方式是以傷害身體為代價的,終將得不償失。減肥還是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管好嘴,邁開腿”,確切的說要“會吃會動”。這就要求一日三餐在飲食結構平衡的基礎上適當控制高能量食物以及總能量的攝入,不僅能保證人體營養素需要,也不致于餓得肚子咕咕叫,當然,還要堅持科學合理的無氧與有氧運動相結合。同時,按照WHO的建議,保持合適的瘦身速度,每周減重不要超過0.5-1kg,打好減肥持久戰,否則不僅容易反彈且傷害身體。【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作者介紹:李園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春雨掌上醫生、運動營養食品分會、《健康時報》、《生命時報》等30多家報刊雜志特約撰稿人。

 

(責編:權娟、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