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已經出臺,在較早試點的四川、廣東等地,醫生通過合法為其他醫療機構服務,將過去“走穴”獲得的灰色收入變成陽光報酬。
趙佳(化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從事整形美容工作,副主任醫師職稱,在當地醫聯體內一家縣級醫院進行多點執業。趙佳都是在完成本職工作后,利用休息時間定期去手術、講課,每月去兩天,收入兩千元。
截至2016年年底,成都醫師多點執業備案4392人次,注冊3240人次。成都要求,必須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才可以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申請醫師多點執業,薪酬標準由雙方協商確定,執業醫院支付。
在廣東,更是出現了醫生集團一類的醫生聯合體,為醫生到更多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院執業創造條件。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組建醫生集團也得到了鼓勵。
去年上半年,深圳博德嘉聯醫生集團獲得了國內首張醫生集團營業執照。據醫生集團創始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教授林鋒介紹,加盟的醫生越來越多,目前達到了300多人,大多數是體制內、采取多點執業的方式加入進來的。
林鋒認為,只有醫生實現完全自由執業,才能獲得定價的自主權,收入也完全由市場來檢驗,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陽光收入,是有尊嚴地提高醫生的收入。
“比單純呆在公立醫院好了很多,收入一般多兩三倍是沒有問題的。”林鋒說,“拿一個博士畢業中級職稱的醫生來說。在醫院只算正常工資的話,扣除各種保險稅費后,每月實際到手9000元—10000元左右,這還是比較好的醫院,到我們這兒基本翻番了。”
不過,對于醫生是不是愿意到醫生集團自由執業,林鋒表示還要靠觀念的轉變。
“繼續在體制內,費盡心力鉆體制的空子、通過灰色收入來增收,還是通過自由執業、醫生集團這樣陽光、有尊嚴的方式來實現勞動回報,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林鋒說。本報記者 王明峰 賀林平 商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