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健康·生活

兩會·話題

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張磊 姚常房  葉龍杰

2017年03月08日09:03 來源:健康報網

  健康影響評估應做頂層設計

  全國兩會期間,諸多代表、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將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慢病防控作為其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理應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努力的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李鈾表示,各級政府應將慢性病防控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完善“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控工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建議,應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健全監督機制,這對于實現“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詠紅認為,應將健康影響評估納入頂層設計,在具體實施時,由衛生計生部門發揮主導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健康影響評估指南,并組織開展健康影響評估工作。科學、合理地建立評估的指標體系,對不利于健康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懲處。厘清相關主體的責權利關系,把健康責任落實到具體的組織和機構上。“要把開展健康影響評估作為政策、法規出臺的依據和重大建設項目立項批準的基礎,甚至可以一票否決。”王詠紅說。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郭玉芬認為,目前中央轉移支付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項目,僅局限于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管理服務提供一定經費支持和保障。該項目從設計理念和防控策略應用上缺乏對疾病的全程管理和綜合防控,特別缺乏疾病發生前針對健康人群的病因預防(一級預防)和疾病早期針對高危人群的早診早治(二級預防),“今后應當將健康理念融入影響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所有政策機制中,落實預防為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

  “三高共管”缺一不可

  “自2009年將高血壓、糖尿病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以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眾對膽固醇危害的知曉度較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說。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深有同感,“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持續升高,每幾年就要翻一番,也沒有任何減緩或者降低的趨勢,而高膽固醇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霍勇說,從北京市過去20年的數據來看,心腦血管疾病以冠心病為主,膽固醇升高的影響因素占到77%,但公共衛生篩查項目里恰恰沒有這一項。

  霍勇介紹,實施血脂檢查后,每年預計可減少30%~40%的冠心病發生。“從現在已經進行管理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做起,增加血脂管理后,每個人1年僅增加1元,完全可以承受。”霍勇說,“希望血脂篩查能盡快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葛均波也建議,血脂篩查作為核心環節,應盡早被納入國家現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以降低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腦梗等嚴重疾病的發生,“建議對我國有條件的城市里年齡大于45歲的居民實施免費血脂篩查,設立年度健康管理目標”。

  “對篩查出高膽固醇的高風險患者積極干預,需要設置考核目標到城市社區,實現‘三高共管’。”葛均波說,從整體看,需要國務院給予政策支持與財政支持,還需各級政府支持配合,建議在公共衛生服務包的費用中列出專款。此外,隨著分級診療的實施,建議將二級以下基層醫院作為該項目的主力軍,切實降低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和復發率,減少搶救費用和住院費用,避免社會勞動力的損失。

  防控慢病需綜合施治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副院長林紹彬認為,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對人群或個人健康和疾病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維護和健康促進的專業人員,培養健康管理師對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十分重要。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健康管理師有助于喚起健康意識,進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亞健康人群將疾病危險因素扼殺于萌芽之中,也有利于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建議在醫學高等院校開設健康管理專業,并明確健康管理師專業職稱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建議,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法簡便驗廉,具有最佳的成本效果比,應將中醫針灸、推拿、藥茶、藥膏等非藥物療法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首要診治手段,調整醫保支付政策,提高非藥物療法報銷比例,將中醫治未病服務項目像西醫預防醫學項目一樣納入國家預防醫學體系。將相關治未病服務項目納入醫保范圍,實行全額或半額報銷,或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中實行統籌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中醫院院長宋萬永建議,在我國開展“國際自我保健日”,確定一個普遍使用的自我保健定義和框架,從而傳達和指導自我保健研究與政策改革,幫助公眾實現自我保健,提高健康素養。同時,鼓勵更多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支持并推進自我保健實踐。

(責編:權娟、許心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