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重視三條警示線可早診斷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 (許曉華)“曾經像超人一樣的父母,如今卻變成了淘氣健忘的‘老小孩’,這不僅是衰老的緣故,更可能是一種逐漸進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找上了他們。” 母親節來臨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解恒革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認知功能減退疾病已成為老年人最難避免的疾病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解恒革教授
阿爾茨海默病及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數量攀升
《2016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報告》中指出: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患者基數不斷擴大,并成為老年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ADC(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癡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為代表的社會公益團體,近年來通過不斷的公眾科普教育,在疾病的宣傳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體現為:疾病知曉率變高、就診率變高、疾病恥感下降、照料者觀念發生轉變、一定程度的治療依從性變好。“面對后果不可逆轉的阿爾茨海默病,公眾認知的轉變有助于盡早診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應更廣泛推行。”解恒革教授說。
哪些人更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
解恒革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不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越來越高。超過65歲,患病風險每五年翻一倍;到85歲時,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老人會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這其中有些人會轉變為阿爾茨海默病;女性相較于男性患病率更高;同時,直系家屬中如有發病者、其家屬的患病風險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同時,已經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有過頭部創傷的人以及卒中后神經精神綜合癥的患者,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有所增加。
提升家庭預防觀念,重視三條警示線可盡早診斷阿爾茨海默病
疾病的早期識別,通過“身邊人”對老年人日常舉止的觀察是一條不錯的識別途徑;“一旦他們和平常不一樣,就要盡早尋求專業醫生幫助!”解恒革教授強調。日常關注老年人認知狀態可牢記三條“警示線”:一是老年人自覺出現記憶問題;二是家人或照料者發現老年人出現認知問題; 三是癥狀已對正常生活形成影響,如語言障礙、難以完成熟悉的工作等。
卒中后認知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進程
“小卒中,大問題!卒中后認知障礙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康復質量。” 解恒革教授特別指出,在我們國家卒中后的康復管理中,不容忽視對認知問題的關注。卒中除引起運動、感覺、視覺障礙和吞咽困難外,還會導致焦慮抑郁、反應遲鈍、記憶下降、失語、思維判斷功能減退等問題。卒中所導致的認知方面的障礙可進一步加重卒中本身所致的殘疾,加重患者、家庭與社會的負擔。重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防控和卒中后認知障礙,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危險因素篩查、抑郁篩查和認知功能篩查,早診斷、早治療,不但有助于卒中防控、卒中的康復以及減少殘疾的發生,更有助于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早期防治。
通常情況下,三級甲等醫院的記憶門診、神經科、精神科、中醫腦病科、老年科門診可為老年人進行早期認知功能篩查和疾病診斷。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后,應接受規范的藥物治療,遵從疾病診治指南的推薦:如服用膽堿酯酶抑制劑類藥物(多奈哌齊、卡巴拉丁、加蘭他敏等);應避免盲從,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老年人習慣的生活方式調整,豐富老年人的生活,讓他們的認知功能“動起來”。建議已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定期參加照護培訓,科學的護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負擔。
相關閱讀: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面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發起 “黃手環行動”,旨在給予關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項目針對有走失危險的老人發放黃手環、針對社區醫療工作者開展專業培訓、針對患者家庭和老人家庭進行知識普及、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消除社會歧視。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