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健康·生活

駕馭“五駕馬車”有效控制糖尿病

彭放 黃霜

2019年11月12日08:13 來源:長沙晚報

指導專家 胡勁松 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與精神衛生科科長、副主任醫師

很多人會發現,身邊的親友、同事中難免有糖尿病患者。目前,我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14億。近年來,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顯著上升。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可導致視網膜、腎臟、神經系統和心腦血管系統損傷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個人健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今年11月14日將迎來第13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糖尿病,保護你的家庭”,倡導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測為重點,提倡知曉個人及家庭成員血糖水平,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防控糖尿病。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與精神衛生科科長胡勁松表示,糖尿病可防可控,通過早期篩查發現糖尿病高危人群并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可預防或延遲糖尿病的發生;對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可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

35歲的李先生不愛運動,經常吃夜宵燒烤,身材越來越胖,啤酒肚尤其明顯,腰圍達92厘米。最近參加單位體檢時,其空腹血糖6.8毫摩爾/升,血脂也偏高。李先生認為自己這么年輕,且沒有任何不適,空腹血糖也沒達到糖尿病診斷值,應該沒什么問題。醫生提醒,他現在處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極高危人群,如果不趕緊采取生活方式干預,很容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胡勁松介紹,目前糖尿病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市民應該盡早關注并知曉個人和家庭成員的血糖水平。如果發現屬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甚至處于糖尿病前期,應該定期監測血糖,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

胡勁松提醒,具備下列因素之一就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齡≥40歲;

2.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

3.靜坐生活方式;

4.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5.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6.高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7.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毫摩爾/升和/或甘油三酯(TG)≥2.22毫摩爾/升],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8.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9.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0.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或伴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

11.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郁藥物治療和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12.糖尿病前期,也稱糖調節受損,屬于糖尿病的極高危人群(6.1毫摩爾/升≤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7.8毫摩爾/升≤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

糖尿病高危人群怎么自我管理?胡勁松建議,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即糖尿病極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時血糖。保持合理膳食、經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通過飲食控制和科學運動來降低發病風險。超重或肥胖者應使體重指數(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達到或接近24,或體重至少下降7%,這樣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5%~58%。

警惕糖尿病早期的不典型癥狀

68歲的吳女士最近一段時間飯量大增,每一餐的食量幾乎比過去多了一倍,飯后幾個小時仍然覺得餓,還要吃些零食。同時,吳女士喝水、上廁所的次數也較以往明顯增多。本來想著能吃能喝,體重應該會增加,可家人都發現她瘦了不少。吳女士感覺不對勁,趕緊去醫院做檢查,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胡勁松介紹,吳女士的表現屬于糖尿病最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少。出現典型“三多一少”癥狀且隨機血糖≥11.1毫摩爾/升,或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可診斷為糖尿病。

有些人僅以是否有“三多一少”來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這是很不正確的。臨床上,糖尿病的診斷只能依據靜脈血糖的水平。當患者處于糖尿病早期階段時,因高血糖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或血糖水平只是輕度升高,糖尿病的癥狀就不會那么明顯。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沒有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卻可能表現出疲勞、手腳麻木無力、視物模糊、皮膚瘙癢或傷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癥狀,這些不典型癥狀同樣應該警惕。

“五駕馬車”齊發力,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

胡勁松表示,萬一得了糖尿病也不必恐慌,只要堅持飲食調整、合理運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及糖尿病教育“五駕馬車”綜合防治策略,一般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滿意的水平,從而大大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風險。自我健康管理在控制糖尿病病情中尤為重要,患者應在專業醫生或護士的指導下開展自我血糖監測,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控油減鹽、增加體力活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就能平穩控制病情、延緩并發癥,和健康人群一樣享受生活。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隨意吃精制糖(如白砂糖、蔗糖、糖塊等),否則會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加重病情。市場上“無糖食品”應運而生。目前市場上的“無糖食品”五花八門,比較混亂。所謂的“無糖食品”,是相對于常規含糖食品而言,它只是不含精制糖,而用其他甜味劑來代替。因此,這個“無糖”并不是沒有糖,而且很多“無糖食品”是以谷薯類和大量油脂為主料的糕點,本身含有很高的熱量,攝入后同樣會升高血糖,大量食用還會引起肥胖、血脂紊亂等問題。所以,對于“無糖食品”也要合理控制攝入量。

避免糖尿病常見認識誤區

糖尿病主要和遺傳因素有關嗎?主要是吃糖引起的嗎?胡勁松提醒,糖尿病患者需避免3個常見的認識誤區。

誤區1

糖尿病主要是遺傳因素決定的

遺傳因素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比如2型糖尿病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風險就比常人要高。不過,和遺傳相比,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決定是否患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盡可能避免后天因素才是預防控制糖尿病的關鍵。

誤區2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飲水

糖尿病患者的“三多”癥狀即多飲、多食、多尿,常常讓患者頭疼,很多人試圖通過控制飲水量來避免過多上廁所的麻煩。其實,這是錯誤的。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處于高血糖狀態,飲水可使血漿滲透壓下降或恢復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飲水,會導致血容量減少,反而會升高血糖,而且會加重高滲狀態,對病情非常不利。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這時血糖往往已經很高了。因此,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群更需要多喝水。

誤區3

糖尿病主要和吃糖多少有關

人們常說“別吃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其實,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沒有直接關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島素的胰島或胰島素發揮作用的組織器官出了問題,沒有足夠的胰島素去“消化”糖分。如果胰島素分泌正常、作用正常,吃了糖也會被分解。此外,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是絕對限制糖的攝入。限制高脂肪、高熱量飲食以及增加運動,保持能量平衡,才是預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當然,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限制白糖、紅糖等單糖,因為單糖極易被人體吸收,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損的胰島不堪重負,進而加重病情。

(責編:趙豐(實習生)、李軼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