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飲食“三宜八忌”須牢記
秋季正是適宜進補的季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教授指出,為了彌補夏季出汗和身體活動所消耗的營養,在秋季可適當進補,但不可大補,否則可能適得其反。隨意大口吃肉、盲目進補,對于本就喜好“大魚大肉”,或是體重超重、有慢性病的人群來說,很可能進補未果卻引“火”燒身。秋季飲食有不少需要留意的要點,其中“三宜八忌”尤須注意。
宜
清淡膳食
烹調食物時,遵循“少油、少鹽”的原則,可減少發生高血脂、高血壓和肥胖的風險。烹調以蒸、燉、煮為優,其次是炒,避免油炸食品。還應該控制甜食。
常吃蔬果
中醫食療認為秋季應“減辛增酸”。“辛”是指辛辣刺激性食物,應該嚴格控制,而“酸”是指各類含有酸性成分的水果,包括蘋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楊桃、山楂等。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當季自然生長或成熟的蔬果,例如苦瓜、蓮藕、柿子、秋梨、番茄等。傳統食療推薦紅棗燉梨、甘蔗白藕汁、百合粥等,可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等。
多喝水
秋天空氣相對干燥,需要多喝水以及多吃水分含量較高的蔬果,例如雪梨、瓜類蔬菜。每日飲水量在1500-1700毫升,南方秋季溫度仍然較高,飲水量在1800毫升或以上為宜。以溫熱的白開水為佳,其次是清淡茶水和各類純凈衛生的商業飲用水,盡量避免飲用各類飲料。
忌
吃油膩和重口味食物
秋天普遍比較干燥,應減少油膩和辛辣食物的攝入,特別是要控制麻辣火鍋,以免加重秋燥。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不利于潤燥,有可能會誘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復發或加重。
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特別是秋季晝夜溫差較大,腹部著涼后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暴飲暴食還會增加胰腺炎發病風險以及基礎病發作,應特別留意。
在打火鍋時只吃肉
在秋季吃火鍋時,天氣干燥,吃火鍋的時候,肉類食物與蔬菜應交替進食,而不是先將肉類掃光,最后才吃菜。肉類和蔬菜交叉著吃不僅不容易感到過分油膩,還可以幫助控制肉類的總量攝入,不然光吃肉很可能一下就吃了許多盤。
貪吃生冷食品
許多人在秋季仍沿襲夏季貪吃生冷食品的習慣,殊不知,由于夏季炎熱的影響,秋季腸胃變得比較敏感,如果生冷食品一次攝入較多,勢必造成對腸胃刺激大,可能引起腸胃不適,特別對于許多胃病的患者而言尤其要注意。還應注意食品的衛生,食物煮熟煮透才能進食,把住“病從口入”關。
盲目控制飲食
為了保持身材,避免冬天“攢膘”,有的女性選擇在秋季嚴格控制飲食,卻造成貧血、月經失調和腸胃疾病、抵抗力下降等健康問題。人體所需營養物質應全面而均衡,需通過豐富的多種多樣的食物提供,不能顧此失彼。控制飲食不是保持身材的全部要素,還應該有適當的運動,這樣一方面保持了足夠營養的攝入,一方面還增加體力和抵抗力。
盲目進補
有的人只吃進補的食物,挑食偏食,反而不吃許多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的養生和進補,都注重個體健康狀況來選擇適宜的食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在判別健康狀況上是有一定差異的,故不能一如既往地按照傳統食療方法照抄照搬進補方式。
盲目吃蟹
螃蟹并非人人適宜。有過敏史的人忌吃蟹,膽囊炎和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間不宜吃螃蟹,患有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應忌食蟹黃,脾胃虛寒者尤應注意避免吃過多。
蟹的烹調也有講究。首先,蟹要洗凈,蟹體附著或體內有大量細菌和污泥,如果不處理干凈,這些病菌和污泥中的寄生蟲就可能帶至體內。其次,螃蟹最好蒸著吃。因為用水煮螃蟹會使螃蟹中的美味和營養成分擴散到水中,從而破壞了螃蟹的鮮美風味和營養價值。
多食月餅
月餅的主要成分是面粉、白糖、油脂和配料,熱量非常高。市場上的“無糖月餅”僅僅是指月餅中不含蔗糖,而加入糖醇等代糖,進食后不會立即引起血糖的升高。但是月餅本身含有大量淀粉,在人體內最終還是會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增高,而且攝入過多,同樣會引起能量和脂肪的超標。即使是健康人群,“無糖月餅”也不能無限量地進食,若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人群,更應淺嘗輒止,并適當減少當天主食和油脂的進食量。
月餅建議食用量為普通成人每天不宜超過半個,“三高”人群、老人、小孩不宜超過1/4個,而且盡量避免同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同時進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誘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睿 張陽)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