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得了癌癥之后(健康故事匯)
尹曉宇
罹患癌癥,人的情緒往往會經歷這么幾個階段:先是猶如挨了當頭一棒,恐懼、緊張、焦慮交織;然后不能接受,否認事實;接著是感到委屈,懊悔不節制的生活習慣;最終在家人朋友的鼓勵下,振作精神,積極配合治療。
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家人的關心和支持格外重要。病人會感到孤獨,尤其面對癌癥的時候,更加需要親人的護持和幫助。這樣,規范治療的良好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誤診痔瘡
卻是直腸癌的晚期
父親確診那天是2020年6月11日,病理報告上寫著直腸腺癌。
之前的一天,當我看著腸鏡診斷報告上“直腸Ca”的時候,還心存一絲僥幸,或許病理能翻盤呢?
然而,并沒有。
“爸爸,我們愛你。∧阋欢ㄒ獔猿窒氯!”那天,在去醫院的路上,我發了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配圖是父親在操場上高高舉起我女兒的照片,兩個人笑得那么燦爛。
而我,卻已經淚如雨下。因為經歷過親人患癌的治療過程,站在治療的起點上就差不多能想到終點的樣子。
2009年,才40歲出頭的姑姑查出晚期肺癌,跟疾病抗爭了7年后離開了我們。父親還不到61歲,就在確診前的一個月才做了體檢,腫瘤標志物指標全部正常。所以當他突然便血的時候,家里都以為是痔瘡,甚至連醫生都覺得是痔瘡,開了五六百塊錢的痔瘡藥,還是在父親的堅持下,醫生才開了腸鏡的檢查單。
因為父親有30多年的哮喘,無法耐受造影劑,只能做平掃CT。報告出來后,醫生就催著我們趕緊手術。
謹慎起見,我咨詢了一位北京三甲醫院的醫生。對方問我是否進行了直腸和肝臟核磁的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是直腸癌治療前的必要檢查,直腸核磁檢查可以判斷腫瘤的局部侵犯情況,而肝臟核磁可以幫助判斷肝臟是否存在轉移病灶,從而確定臨床分期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對于局部晚期或者遠處轉移的直腸癌,一般都是先進行化療。
于是,我查閱了一些專業的科普文章,了解到直腸癌治療策略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治療不規范,療效會大打折扣。
我們家在山東中部的一個城市,去北京乘高鐵還是挺方便的。家里人擔心去北京看病麻煩,想著盡快手術,我就把那些科普文章發到家庭群里。經過不斷溝通,家里終于同意父親到北京治療。
到北京看病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兒,當時又趕上新發地的疫情,北京腫瘤醫院所在的八里莊街道已經被劃成了中風險地區,位于潘家園附近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癥中心)就成了首選。
為了最準確判斷疾病的進展情況并保證治療前后輔助檢查的同質性,就診當日,醫生在詢問病史后為父親重新開了包括血化驗、CT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受疫情影響,檢查的預約時間較為漫長,而病理會診的預約更是難上加難,于是我每天不停地刷APP,那種感覺不亞于搶春運火車票,終于搶到了當周一個寶貴的號源。
父親知道如何用手機查找疾病的問題,知道如何看檢查報告,所以最初我們也沒有瞞他。他每天念叨最多的就是不要是肝轉移。
誰料,檢查結果顯示肝臟已經多發轉移,這意味著父親的腫瘤已經全身擴散,屬于晚期。
術前化療
終于等到手術機會
拿到父親肝臟核磁檢查的結果后,我在街上獨自徘徊了兩個小時,望著川流不息的北京街道,滾滾紅塵,自己卻像被罩進一個玻璃瓶子里,痛苦與壓抑一起噴涌而出,但我知道只能扛下去。
我一邊走,一邊掏出手機給我媽打了個電話,商量了一下怎么跟我爸說檢查結果的事情,最后決定先說肝囊腫,家里其他人都告知實情,全力以赴給我爸治療。
之前,肝臟核磁結果出來沒多久,結直腸外科的劉正醫生就幫我們做了多學科的會診,通過與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畢新宇教授以及內科孫永琨醫生的溝通,定下了治療方案: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待轉移灶縮小再進行手術治療。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我了解到,新輔助化療主要是針對一些局部晚期或是遠處轉移的腸癌患者,通過化學藥物最大程度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病灶,從而爭取到手術機會。
按照方案,父親開始了化療,采用的是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的雙藥方案。第一天化療,父親就感到了手腳發麻。醫生說這是化療藥物的副作用,需要注意保暖,嚴禁使用冷水,出門戴帽子、手套。
做了兩個周期化療后,劉正醫生認為肝臟病灶較前緩解,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由于父親常年哮喘,身體較弱,難以耐受肝和腸同期切除手術,需要分期切除,也就是先切除腸道腫瘤,緩解梗阻,待身體恢復后再切除肝臟病變。但醫科院腫瘤醫院是腫瘤專科醫院,哮喘的診療并不是強項,因此劉醫生建議我們術前去綜合醫院的呼吸科評估一下肺功能。
2016年的時候,父親的哮喘曾在中日友好醫院林江濤主任那里看診過幾次,這幾年控制得一直不錯。林主任聽聞父親要做手術,就開了兩個基本檢查,又調整了一下用藥。他告訴我,調藥的話至少要使用一個月才能有明顯的效果,如果時間不允許,最少也要使用兩周。
“腫瘤生長有一定的周期,如果手術延后兩三周的話,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肺功能不好,是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的!备赣H的管床醫生張明光大夫囑咐我一定要先把肺功能調整好。
兩周后,父親去復查肺功能,比之前有了一些提升,可以耐受手術。在我們和醫生共同努力下,父親終于住進了醫科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病房,準備手術。
這是一個腹腔鏡手術,創傷相對小,但也有風險。我在病房的許愿墻上寫了張祝愿父親手術順利的卡片。下午兩點半的時候手術室來接人,我跟著轉運床將父親送到手術室門口。
緊緊盯著遠去的轉運床,總怕這一去就是永別。
一般一臺手術是三四個小時的樣子,所以當晚上7點父親還沒回來的時候,我開始有些著急,跑到護士站去問。護士說,應該沒問題的,如果有突發情況,醫生會打電話到病房通知家屬的。
每天這個時候是住院病人飯后在走廊里散步的時間,特別是術后,按照要求要盡早下地活動,防止腸粘連。插著引流管的病人們推著輸液桿來回走動,走累了就在走廊盡頭的心理角聊聊天。
患者里有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五六十歲的居多,年紀大的有80多歲的,聊的最多的話題是怎么就得了腸癌。有人生活習慣很好,有人平時愛運動,大家都想從日常的生活中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最后卻發現似乎找不到。不過共同的一點是,絕大部分人在確診前都沒有做過腸鏡檢查,有人是不知道有這個檢查,有人則是嫌麻煩和怕痛苦。
晚8點半,聽到病房門又有開門的聲音,我立馬跑過去。是父親回來了!
劉正醫生告訴我手術很成功。張大夫把切下來的組織照片給我看了一下,向我描述了一下手術過程和病變的切除范圍。
回到病房的6個小時,患者不能睡覺,特別是最初兩個小時,我就讓家里人輪流打視頻跟父親聊天。麻藥勁兒過去了,他開始呻吟。打開了止疼泵,還是喊疼,感覺肚子里如翻江倒海一般。
我去叫了值班醫生,加了一些止疼藥,疼痛算是緩解了,但痰仍是咳不上來。
第二天,劉醫生來查房說,一方面跟插管氣道受到刺激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父親多年哮喘有關,痰液分泌較常人更多。劉醫生開了一些化痰藥物,并加強霧化治療,同時囑咐我多給父親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
過了一周,父親恢復得不錯,如期出院,按照醫囑,術后一個月看診肝膽外科,再準備肝臟手術。這些,當時父親并不知道,所以術后他精神明顯愉悅。
但出院后一周,一個新問題就開始折磨他——頻繁上廁所,一天能有十幾次,每次只能排出一點,而且伴有肛門墜脹感覺,像有東西把腸子一直往下拽,每天都要疼痛一兩次,疼的時候要吃兩粒布洛芬才能緩解。
大夫說,從術后復查結果來看沒有器質性問題,由于術中發現腫瘤侵犯了控制排便的神經,不得已將其與腫瘤一同切除,導致排便功能受到了影響,術后只能通過訓練肛門收縮慢慢恢復。
臨時轉院
肝臟手術獲得成功
在父親準備肝臟手術的日子里,我又開始找資料看肝臟手術的信息,并找到了名為“熊貓和朋友們”的患者互助群,這是一個主要在北上廣治療的腸癌患者群體,單是微信群就有十幾個,大家會分享治療的經驗,而群主小韓更是不厭其煩地免費答疑解惑。
過完國慶節,我帶父親又到北京看診準備肝臟手術。畢新宇醫生看了片子確定能手術,但是非常不巧,他馬上要被派往深圳分院工作一段時間,無法在本院為父親完成手術。我只得轉去北京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一科邢寶才主任那里問診。
邢主任在“熊貓群”的患者中有很高的威望,不少晚期患者都視邢主任為“最后的希望”,該院的肝膽胰外一科在他的帶領下在直腸癌肝轉移領域有口皆碑。
醫院里仍是滿滿的人。來到邢主任診室,簡單說明情況后,他隨手從桌上拿出半張白紙說:“我來問,你來答!睅讉問題下來,參考影像資料,邢主任告訴我,可以手術,方案是大的病灶切掉,小的消融。
“太好了!”我高興地大聲說道,“我們就跟您這兒治了!”
術前準備好之后就到了11月初,快到中旬的時候接到了入院通知。此時北京已是初秋,銀杏葉有些已變黃。徐達大夫找我進行術前談話。由于父親哮喘的問題,仍舊打不了增強劑只能做普通的肝臟核磁,對病灶的顯示沒那么好,所以有幾個位置看得不太清楚!靶g中還會探查,看到的,能處理的,肯定都會處理掉。”徐達大夫一邊給我畫肝臟病灶位置的示意圖,一邊跟我解釋。
這次手術差不多進行了5個小時,父親被推出手術室,我一下子撲到送父親出來的手術車前,喊著:“爸爸,做好手術了,現在回病房!
父親的手術醫生之一金克敏副主任醫師跟我講了手術的情況:打開腹部之后,經過超聲探查發現了20多個病灶,一部分做了切除,一部分做了消融,有一個病灶緊貼血管,難度很大,是邢主任切的。像這種多發轉移,復發概率很大,術后要做好化療,按時做好隨訪。
我點點頭,回病房看著父親輸液,直到天亮。
術后一個月,父親從北京拿了方案回老家開始化療,目前已經做到第四期,在家人的照顧下,整個人狀態也比之前好了一些。
未來還要經歷怎樣的治療之路,我們不知道。但清楚的是,要按照規范治療的路子走下去,盡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