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碘鹽導致甲狀腺癌多發?沒證據
李潔
甲狀腺癌“流行”是因為碘鹽吃多了?辟謠!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相反,人體內的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供應,一旦攝入不足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系列的危害。特別是那些碘缺乏的高危人群更得注意。今年的5月15日是我國第28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就來和大家聊聊科學補碘。
人體內碘儲備最多夠用仨月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一樣,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它在人體的含量僅有20至50毫克,約為身體重量的二百萬分之一,屬于微量元素的一種。盡管含量極低,卻是機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此外,碘還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在停止碘攝入的情況下,體內儲備的碘僅夠維持2至3個月。
人體的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供應,一旦缺乏,就會造成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導致一些臨床或亞臨床癥狀。如:精神不集中、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等;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如果甲狀腺激素不足,會導致體格和腦發育落后或遲滯。
這五類人最易出現碘缺乏
哪些人群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響?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孕婦、哺乳期婦女、0至3歲嬰幼兒、學齡前及學齡兒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響的高危人群。
孕婦對碘的需要量遠高于普通人群。孕婦攝入的碘除了滿足本身生理需要外,還要把碘供給胎兒,確保胎兒生長發育需要。自然環境碘缺乏、孕婦妊娠反應、忌鹽等都會導致孕婦碘攝入不足。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孕婦碘營養不足會造成胎兒缺碘。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胎兒期和嬰幼兒期(0至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聾啞、智力損傷等。
兒童和青少年處在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碘的需要量明顯增加,對碘缺乏比較敏感,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碘缺乏會導致體格發育落后或遲滯,如:身材矮小、骨骼肌發育不良或遲滯、骨骺發育不良或閉合延遲、性發育落后或延遲,以及學習能力下降等。
看看你每天需要多少碘
人每天需要多少碘?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天碘的參考攝入量:0至6個月為85微克,6個月至1歲為115微克,1至10歲為90微克,11至13歲為110微克,14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為120微克,孕婦230微克,哺乳婦女240微克。
我們怎樣高效補碘呢?北京疾控中心的專家建議,可先考慮通過食用加碘食鹽以及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補碘。除此之外,還可考慮給予含碘營養素補充劑等。人每天離不開食鹽,食鹽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廉、能夠長期堅持的優勢,是補碘的最佳途徑。
由于自然環境缺碘是長期存在的,人體對碘的儲存能力有限,因此補碘應遵循長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則。
不過,在此也提醒大家注意,遵醫囑的患者可停用碘鹽;長期堅持食用含碘營養補充劑的人群,如產品每日供碘量大于等于150微克,并能確保每日規律服用則可停用碘鹽;還有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需要查看藥品說明書,明確是否含碘及含碘量多少,如藥物每日供碘量過大,必要時需要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癌是碘鹽惹的禍?
近年來,由于甲狀腺癌的“流行”,讓部分人對食用碘鹽產生誤解。對此,疾控部門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且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于甲狀腺篩查,并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
自2000年以來,我國完成的各類監測或調查(碘缺乏病監測、碘鹽監測、高水碘地區調查和高危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范圍。
據了解,北京市轄區都屬于環境缺碘地區,所有居民都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脅。為此,“持續落實食鹽加碘”一直是北京的地方病防治的重點措施之一。同時,一直以來,北京也在監測居民食用鹽碘含量及各類人群尿碘狀況,了解人群碘營養水平,調節相關防控措施。目前北京市絕大多數居民的碘營養狀況處于適宜水平。
小貼士:如何正確購買和使用碘鹽?
1.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碘鹽,購買時要辨認清楚必須有包裝和碘鹽標識。
2.購買的碘鹽要妥善保存,應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離開灶臺存放,避免高溫影響;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可購買小包裝碘鹽,做到隨用隨買。
3.為減少碘損失,烹飪時不宜過早放入碘鹽,宜在菜品出鍋時放鹽。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