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家醫院一年篩查出的老年癡呆患者就有上萬人
不妨帶老人做個記憶體檢
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91億人,占比13.5%。數字很宏觀,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記憶門診主任時晶則有更直觀的感受——老年癡呆患者越來越多了。10年前,醫生要走出門去找患者,現在,僅東直門醫院一年篩查的老年癡呆患者就有上萬人。老年癡呆是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健康殺手,時晶建議子女要多加留意,一旦父母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情況,應及時帶他們來記憶門診,做一次“記憶體檢”。
判斷是否患病 不能隨意下結論
東直門醫院病房樓二層,有間不起眼的“神經心理學測評室”,兩臺電腦、幾張桌子、幾把椅子便是全部“家當”。
來自平谷區的孫女士正在電腦上做著一道連線測試。看著媽媽眉頭緊皺地答題,女兒小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發現最近媽媽總犯糊涂,房門經常忘了關,關了門又把鑰匙落在家里,電視開得很大聲,生活亂了套。一個小時后測評結束,成績21分,孫女士被初步判定為輕度阿爾茨海默病。
認知篩查是“記憶體檢”最核心的環節。東直門醫院在門診和病房各設了一間心理測評室,每個人的測評時間至少1個小時,“認知篩查是非常專業的醫療行為,是正常衰老下的記憶力下降?還是老年癡呆的一個發展階段?需要通過專業的認知量表來區分,絕不僅是聊聊天就能下結論的。”時晶解釋。
進行認知篩查前,測試者還需要做幾個輔助檢查,比如頭顱核磁以判斷海馬體是否萎縮,通過血液檢查來排除有沒有嚴重的貧血、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等。此外,還要了解代謝情況。“結合身體檢查和認知篩查,醫生才能回答兩個問題:是不是癡呆?如果是,屬于什么類型?”時晶說,老年癡呆的類型很多,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額顳葉癡呆、路易體癡呆等,一次認知篩查就像一場考試,高一分低一分都可能影響診斷結果,這是個復雜的過程。
診斷患病輕重 捕捉“蛛絲馬跡”
在東直門醫院記憶門診,患者劉女士正在“畫手表”。副主任醫師魏明清要求的時間是10點40分。畫完一個圓后,劉女士慢慢標上各個時間點,可在最后畫時針分針的時候“卡殼”了。
“畫手表是一個非常簡單便捷的判定方法,輕度患者可能分不清楚長針短針,中重度的可能連12個數字都不知道要標在哪里。”
如何判斷老年癡呆的輕重程度?時晶介紹,老年癡呆的發展有個基本的路線,先損傷的是記憶,然后是語言、視空間,最后才是執行能力。
門診里,魏明清經常讓患者算一些簡單的數學題,比如大于3小于5的數字是多少,這類簡單的問題往往會難倒一群老人,“因為他們已無法理解這種語言的意思。”另一個表現是,有的老人跟家人聊天的時候想喝水,可指著一個杯子卻說不出來,因為想不起來“杯子”這個詞。
“不少家屬跟我抱怨,說老人經常不敲門就跑到自己房間來了,特別尷尬。其實這是視空間定位出現問題。”魏明清說,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疾病已經進展到中度,有些老人甚至在家里都找不著衛生間。
記不住事、說不清字、找不到地兒,最后帶來的是執行力大幅下降,有的患者甚至做不出幾十年來常做的飯菜。對于癡呆病情的輕重程度,從醫30多年,時晶積累了不少讓患者露出“蛛絲馬跡”的好辦法,比如會讓患者復述剛剛說完的一段故事,或者突然問講過的內容,或是讓患者試著伸一下舌頭。“事實上,不少癡呆患者很難完成伸舌頭的動作。”
對付老年癡呆 家庭配合更重要
每天接診的患者不計其數,但最讓時晶心疼的是那些坐在面前不愿說話、暗自神傷的老人。“目前治療老年癡呆的藥物種類很有限,明確診斷后往往需要家庭的配合。如果家屬放棄,患者的認知下降非常快。”
門診里,田女士正笑著跟時晶打招呼。“現在閨女可聽話了,每天下班后都跟我打打牌,女婿回來,我們還有機會打打麻將。”聽到這話,時晶不住地點頭贊同。培養患者興趣愛好,對于緩解老年癡呆很有好處。時晶說,癡呆老人會有情緒的反復,有時可能還會莫名其妙發脾氣,這時最怕的就是淡漠。“有的家屬干脆把老人往電視前一‘放’就不管了,其實老人根本就沒在看電視,電視演了什么,多半老人都答不上來。”此外還需要讓患者處在相對平穩和安全的環境中。時晶說,不建議此時搬家或者進行長途旅游。
在記憶門診,時晶看到過太多因為沒有及時診斷而慢慢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為了避免遺憾,她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要進行記憶體檢。本報記者 楊緒軍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