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av东京热无码专区免费,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人民網健康·生活

對抗衰老,人類一直在努力

2022年10月12日07:57 來源:科技日報

       從現有研究來看,影響衰老進程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隨機因素等。如果從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層面來看,改善飲食、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社會關系等都有助于延緩衰老進程。

  ◎實習記者 都 芃

  近日,一部講述高齡母親照顧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電影《媽媽!》在院線熱映。影片除了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了細膩描寫外,更讓人動容的情節是片中85歲高齡的母親在得知女兒患病后,一改往日孱弱模樣,開始通過加強鍛煉等各種方式對抗著衰老。我們對衰老的了解有多少?當下我們是否能延緩甚至逆轉衰老呢?

  關于衰老科學界沒有統一定義

  探討衰老,離不開一個最基礎的問題,衰老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面對這個問題,科學界也沒有統一答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董夢秋認為,從不同層面來看,不同研究領域對衰老都有著不同的定義、解釋。雖然缺少一致、可量化的衰老定義,但董夢秋認為仍然可以對衰老進行大致描述。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她認為衰老即意味著“復雜體系穩態逐漸變弱,導致死亡概率逐漸增加”。董夢秋進一步解釋道,人體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人體內部各器官之間,以及器官內部各個組織、細胞之間都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即使出現短暫的失衡狀態如疾病等,人體也可以憑借強大的調節能力迅速恢復。而衰老則意味著,人體調節能力不斷減弱,系統不穩定性增加。比如時常有人感慨,年輕時經過一個夏天曬黑的皮膚,到了冬天便會慢慢恢復至原有的膚色,但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恢復能力下降,被長時間紫外線照射后加深的膚色便再難以恢復至最初的模樣,這正是皮膚衰老的體現。

  衰老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便已經啟動。董夢秋認為,從死亡概率與年齡的關系來看,35歲以后人群死亡概率不斷增加,可以說35歲的時候衰老便正式開始,但人體的生理機能在此之前已經開始下降。她表示,如果從人體器官來看,各個器官都有著不同的衰老時間。比如,肺活量從20歲起開始緩慢下降、皮膚25歲左右開始老化、男性30多歲開始脫發,無論男女40歲以后視力都開始顯著下降,50多歲時聽力則會明顯下降。因此她也指出,不應以某個單一器官的衰老作為人體衰老的標志,“比如人體肌肉流失是衰老的重要標志,但肌肉還有可能通過加強鍛煉而增強。”

  如果從微觀層面來看,對衰老的判斷則更為復雜。董夢秋表示,目前尚沒有絕對準確的衰老標志物,即使是在衰老研究領域廣為人知的以DNA甲基化水平來衡量衰老程度的方式也存在缺陷。“不同研究者對于具體哪些位點的DNA甲基化與衰老有關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所以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的、公認的衰老標志。”董夢秋說。

  為延緩衰老人類進行了各種嘗試

  在電影《媽媽!》中,85歲高齡的母親通過鍛煉等一系列方式對抗衰老,努力讓身體重新恢復活力。而現實中,人類對于延緩乃至逆轉衰老的努力也從未停止。

  董夢秋團隊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從現有研究來看,影響衰老進程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隨機因素等。如果從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層面來看,改善飲食、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社會關系等都有助于延緩衰老進程。如有相關研究團隊進行的動物實驗表明,在不引起營養不良的前提下,減少飲食攝入量30%,能夠延長壽命約20%。此外,劍橋大學一項涵蓋近1.5萬人,平均時長達12.5年的跟蹤隨訪調查數據顯示,即便年輕時不怎么運動,中老年時期主動增加體力活動,也可以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除了眾所周知的“管住嘴,邁開腿”,是否還有更直接的辦法可以對衰老進程施加影響?事實上,就實驗動物的研究結果而言,辦法不僅有,還很多。

  如胰島素信號通路和mTOR信號通路被證明能夠調控多個物種的衰老,包括無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董夢秋此前一項以線蟲為模型的研究則進一步發現,胰島素信號通路除了通過轉錄調節,還能夠通過蛋白質磷酸化修飾調節蛋白質合成來影響線蟲壽命。除了對上述信號通路進行研究,找到能夠影響衰老進程的關鍵基因,同樣也是衰老研究的重點。去年初,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公布了一項歷時6年多的研究,他們利用全基因組基因編輯篩選平臺,鎖定了一個影響衰老的關鍵基因KAT7。在自然衰老的動物模型上的研究證明,一旦使該基因失活即不表達,便可以使81%的小鼠壽命超過130周,大約相當于人類的80歲。而該基因未失活的小鼠,則只有27%能活過130周。

  而在今年初,英國巴布拉漢研究所科學家在學術期刊《電子生活》上更是撰文稱,其開發出一種名為“成熟期瞬時重編程”的新方法,可在不喪失人類皮膚細胞特殊功能的情況下逆轉“衰老時鐘”,讓皮膚細胞“返老還童”30年。該方法將細胞內與年齡變化的相關因素移除,讓細胞暫時“失憶”,并在隨后對其進行“重新編程”,再使其重新發育為嶄新的皮膚細胞。但研究人員也坦承,目前其仍未完全弄清楚“瞬時重新編程”取得成功的背后機制。

  抗衰老研究大都處于動物實驗階段

  從古代王侯將相到如今普羅大眾,人類對于延年益壽的追求從未停歇,也不斷夢想著能夠找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但事實是,這樣的“神藥”目前并不存在。董夢秋提醒道,目前絕大多數抗衰老研究都還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也尚未有合法批準的能夠真正用于抵抗衰老的藥物或療法。

  以當下市場中某些噱頭十足的干細胞抗衰老療法為例,干細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且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因而在組織再生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潛力,也被宣傳為是延緩衰老的有力武器。但團隊科研人員提醒道,雖然干細胞療法在動物實驗及臨床前研究中表現出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于人類疾病而言,還需要等待臨床試驗結果。干細胞治療用于延緩衰老更是有許多問題。“衰老是機體在整體水平上的系統性變化,不是單一組織的變化,而干細胞目前還無法同時針對所有組織細胞發揮治療或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董夢秋表示。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偉則從進化角度指出,雖然人類數千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但從基因層面上來看,人類的壽命上限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王偉認為,雖然人類在主觀上希望能夠延長壽命,但就生物進化規律來看,其結果并非一定如人所愿。他也認為,人類若想打破自身現有的壽命極限,仍然任重道遠,需要科學家在衰老研究上探索更多領域,積累更多知識。

(責編:孫紅麗、楊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