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物醫藥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李 禾
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成果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中,與衛生醫藥相關的話題備受關注,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區中,數字化醫學診療設備、創新藥物等讓人目不暇接。
9月3日,在服貿會2023衛生健康與醫藥工業創新服務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強調,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做好醫藥工業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供應保障體系,切實提升藥品可及性,使行業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我國醫藥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我國醫藥工業基礎堅實,發展再上新臺階。”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說。
服貿會披露的一份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醫藥工業運行總體平穩,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9.3%,利潤總額平均增速11.3%,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3%,共有82個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4個創新藥在發達國家完成上市注冊,217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創新產品新增銷售量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近30%,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我國醫藥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原料藥產業生產、出口均居世界前列,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原料藥制造優勢進一步鞏固,產業規模化、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制藥設備及耗材、高端原輔料和包裝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科研檢測用儀器試劑等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何亞瓊說。
我國新藥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在研新藥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何亞瓊說,國際最新治療靶點藥物,我國企業都能迅速跟進。在生物藥領域,大規模細胞培養和純化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新建抗體藥物生產基地數十個,建成和在建的抗體藥物產能處于世界前列。
行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08年—2020年,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專項的總體目標是針對惡性腫瘤等10類(種)重大疾病,自主研發和技術改造一批藥物,完善國家藥物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我國醫藥研發由仿制走向創新,醫藥產業由大國向強國轉變。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超過3000個課題,中央財政投入233億元。在專項支持下,2008年—2020年,我國合計上市一類新藥68個,2021年仍有受益該專項活動的一類新藥獲批上市。
大力推進醫藥創新成果產業化
不過,目前醫藥行業發展的困難挑戰也不容忽視,行業投融資不確定性增加、國際競爭加劇、創新生態仍需完善。何亞瓊說:“基礎研究薄弱,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學研協同發展不暢,研發成果轉化率低,創新藥‘最后一公里’問題仍然存在。”
對此,王江平建議,要大力推進醫藥創新產品產業化。支持企業加強新靶點、新機制、新類型的創新藥研發布局,力爭在重點新興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推動醫藥工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藥物研發領域的應用,提升靶點發現、藥物設計及作用機制驗證效率。
“我國要加強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說,目前要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新品種、現代中藥、先進醫療器械、新型藥用輔料包裝材料與制藥設備等;將傳統制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等作為創新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以政府創新基金、風險投資公司、私人資本等投入,加速高端人才的聚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搶占世界生物醫藥行業的制高點,加強國際合作,融入全球生物醫藥創新體系等。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教育司司長楊青說,我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是:到2023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能力大幅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顯著提升,形成富有國際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