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數智化銀發經濟
劉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意見》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銀發經濟主要是指與老年人群相關的經濟業態,其發展與老齡化社會密切相關,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8億人,占總人口的19.8%。據測算,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有市場機構預測,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總消費將達到61.26萬億元,老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8.52萬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年用品和服務的消費人群不斷擴大,老年人消費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推動銀發經濟加速駛入新賽道。
發展銀發經濟意義重大,我國銀發經濟的蓬勃興起受益于國家密集出臺的引導和扶持政策。2023年5月,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2022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2021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也提出,要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加強規劃引導,發展適老產業。這些頻密出臺的政策文件,釋放出清晰而強烈的信號,極大拓展了銀發經濟的發展空間,加快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并對外放開,推動銀發族消費持續升級,加速釋放相關消費需求及活力,讓銀發經濟成為不斷擴大的“新藍海”。
數智時代的銀發經濟潛力巨大,有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傳統意義上老年市場主要關注醫療和養老,有別于此,數智時代老年人群的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正發生顯著變化,這為相關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提供了難得機遇。從需求來看,老年人群越來越追求社交的個性化與便利化,越來越關心消費的品質化與多元化,消費結構開始從生活必需品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品、從產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從供給來看,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數智科技,銀發經濟的產業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諸多細分領域都在增加匹配老年人群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供給。
此外,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也讓老年人群成為創新消費場景的推動者,進一步放大了銀發經濟助力消費升級的積極作用。例如,“樂游上海”小程序設計了長者版界面,解決小圖標、小字號對老年人獲取文旅信息的障礙問題;“水韻江蘇”數字旅游卡將在線購買預約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加載至個人第三代社保卡,解決老年人出門需要攜帶多張卡片,容易忘帶、少帶、錯帶等問題。各地推出的眾多創新舉措,讓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情,更深度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數智時代發展銀發經濟,還需進一步激發其數字化潛力,推進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加快彌合“接入、使用、知識”三道數字鴻溝,讓老年人群在擁抱數字生活中擁有更多選擇。2021年4月,工信部印發相關文件,要求國內網站和App加快推進適老化改造,解決老年人群對數字技術“不想用、不會用”的障礙。截至2023年7月,工信部已累計指導推動1735家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改造。未來還要緊貼老年人群需求特點,各方多維協作,持續升級智能軟硬件系統,搭建更便捷、更舒心的銀發經濟數字平臺,重點解決老年人群“不好用、不敢用”的顧慮,讓老年人群能夠更平等、更安全地使用數字產品與服務。
數智時代的銀發經濟前景廣闊。我國擁有龐大的老年消費人群、持續旺盛的老年消費需求和較為成熟的數智科技基礎條件,未來當在建立系統性產業政策體系、精準供給銀發經濟產品與服務、培育銀發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上有更大突破,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增進老年人福祉。
(作者:劉釩,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