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換新市場,釋放內需動能
【光明論壇】
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5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推動各類設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利于進一步挖掘消費和投資潛力,釋放內需動能,有力促進投資、消費、節能降碳,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作為人口大國,我國的內需市場規模龐大,擁有巨大的換新市場開發潛力。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在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的設備投資規模約為4.9萬億元。隨著我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預計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設備更新市場的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整體保持穩定回升的態勢。不過也要看到,我國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因此,加快設備更新換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對于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石作用、拉動有效投資、釋放內需潛力、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以及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在設備大規模更新方面已有豐富的政策實踐,在過去十幾年中先后推出多項相關政策。如2009年工信部組織實施的“機床04專項”計劃,短期成效顯著,實現3年內數控機床產量翻倍,數控化率提高10%。該計劃實施8年來,成功立項國家及行業標準407項,研發了新產品、新技術2951項,新增產值超過700億元,推動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整體提升。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相關政策有力助推了鋼鐵等傳統制造業領域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實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計劃,專項支持金融機構為制造業、社會服務領域、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設備更新改造貸款。相較于以往的政策,當前的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更強調供給與需求的協同發展,生產與服務并重,直指新型工業化建設以及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旨在加快釋放新質生產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效應。
大規模設備更新不僅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也是擴大有效投資、推動企業向更高端技術和設備轉型的關鍵措施。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制造業設備存量。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各行各業對先進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已經達到55.3%,數字化研發工具的普及率達到74.7%,并力爭到2027年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以上。可以預見,《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的步伐。
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是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從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的有效策略。消費不僅支撐經濟發展,也關涉民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舊換新政策可促進消費者潛在換新需求加快釋放。同時,《方案》還鼓勵企業在設備更新時選擇環保節能技術,倡導消費者選購綠色商品,有利于加快普及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不過,目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點和挑戰。如企業在更新設備時常常受到高成本、融資難和智能化水平不足等制約,這些因素可能會抑制企業更新意愿。此外,舊消費品處理難、回收價值低和回收平臺少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以舊換新的意愿和參與度。
疏通上述堵點,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原則,以標準為引領,鼓勵應用先進技術,淘汰落后設備,推動設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聯動,完善產業、財稅、金融等領域的配套政策。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打通二手回收鏈條,形成“評估—補貼—換新—回收—再處理”的循環模式,保證服務質量,簡化流程,讓消費者輕松參與。當前,一些主流平臺和頭部賣場已形成線上線下家電家具回收模式,一些社區和小區也設立了換新便民點。為提升服務體驗,接下來可進一步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在特定區域試行一站式便民換新服務,發展“互聯網+上門回收”等新型模式,逐步推廣至更多區域,提升換新的便利性。積極開發智能評估和分析工具,提高資源再生利用水平,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作者:王恒麗,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數據研究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