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人類幼兒也有壓力?
張夢然
根據新一期《科學報告》發表的研究,尼安德特兒童(生活在40萬至4萬年前)和舊石器時代晚期(5萬至1.2萬年前)的現代人類幼兒,面對的幼年壓力水平可能是相似的,但面對壓力時他們所處的發育階段可能并不相同。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反映了這兩個時期的人在照料兒童和其他行為策略上的差異。
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團隊此次分析了423顆尼安德特人牙齒(來自74名尼安德特人)和444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牙齒(來自102名智人)的牙釉質。他們比較了二者變薄牙釉質上的橫溝。過往研究表明,這些橫溝可能與幼年時期的壓力(如疾病、感染、營養不良、營養匱乏和創傷)有關。
研究團隊發現,尼安德特人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類,牙齒出現牙釉質缺陷的總體可能性相似,但這兩個人種出現這些缺陷的發育階段不同。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中,牙釉質缺陷更有可能出現在預估斷奶年齡(1歲至3歲之間),而非預估斷奶期之后;在尼安德特人中,牙釉質缺陷更可能在預估斷奶期(約1歲)開始出現,在斷奶后時期達到巔峰(2歲至4歲之間),隨后減少。
研究團隊假定,舊石器時代人類幼兒遭受的斷奶期壓力,可能是由能量需求升高導致的營養不良風險造成的。他們提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可能在斷奶之后通過一些策略降低了幼兒發育壓力,例如鼓勵幼兒依靠父母、更高效地利用資源以及向幼兒提供食物。他們認為,尼安德特人可能沒有使用這些策略,這或許是現代人類相比尼安德特人更具長期生存優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