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公立醫療機構增速明顯超過公立醫療機構
級別上的“紡錘形”值得關注
據悉,全國社會辦醫療機構達48.8萬,社會辦醫醫療機構門診量占22%。盡管社會辦醫數量多,但是規模和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2013年醫保部門調查,國家有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其中非公立醫療機構大概3萬家,占32%;公立醫療機構68%。在非公立醫療機構里面,盈利性的2/3,非盈利性的1/3。與2011年對比,非公立醫療機構兩年之內漲到3萬家,增長接近80%,而公立醫療機構增長幅度明顯要低,特別是三級醫療機構。2013年新增醫療機構60%是非公立的,40%是公立的,說明2013年新納入醫保非公立占絕大多數。
可以得出三點結論:一是定點醫療機構明顯增加;二是近年來非公立醫療機構增速明顯超過公立醫療機構;三是非公立醫療機構在級別上呈“紡錘形”發展(三級、一級多,二級少)。
醫保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確實有一些問題。從醫院的視角、反應看,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很困難。醫保部門說符合條件納入醫保,但是條件往往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服務質量好作為要求,怎么評價?比較模糊。有的過程不是那么公開,申請、審批時間長,手續麻煩。還有人說醫保搞總額控制,是根據歷史數據定的,而我是新成立的,總額少不能滿足需求,高收費就不讓我納入醫保,這也是非公立醫療機構常見的訴求。但從醫保的角度,總額是必須控制的,費用增長太快給基金帶來隱患。沿海一個省5年內對一些中醫堂館所做過調查,次均處方從200多元漲到800多元,慢性病處方5年漲3倍,門診單次處方漲4倍。還有,現在很多民營醫療機構走的是醫養結合路線,收治的患者不少達不到入院標準,且患者一住住很久。這種費用不受控制的情況,給醫保基金帶來隱患。醫保部門要做的,是進一步強化在準入、付費、監管環境的公平,破除玻璃門,一視同仁,營造公開透明的評價環境。當然,社會辦醫內部也要有積極的
改變,明確功能定位,尋找發展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承受能力和對于醫療服務的便利性、舒適性的追求,會幫
助民營醫療機構尋找一些空間。醫保部門從管理的角度,希望把管理延伸到規范醫療行為。通過醫保智能監控系統,對醫生的具體治療行為監控,對違規醫務人員停止醫保處方資格。
健康服務業,紅海還是藍海?
權威人士預計,朝陽產業應有一個 高速的增長期
說到紅海還是藍海,與會者認為,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如今健康服務產業當前已經成為社會資本親睞的領域。月子會所、中醫養生、健康體檢、基因測定、海外高端醫療——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衛生事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與會者披露,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8萬多家,2014年底醫院服務數量接近30個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數量是44.1億,三級醫院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速為12.8%。加上預防保健、康復醫學的發展和老齡化的到來,特別是包括新農合、城鎮和居民醫保支付制度的支撐,可以說,在資本市場里看到的醫療行業,特別是健康服務業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正在開放的藍海。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善聯教授指出,目前醫療服務業、養老服務業、商業
健康保險等上市公司參股、投資非常火熱。隨著醫養結合健康產業藍圖的描繪,更多的社會資本聚焦這一投資的新方向。權威人士預計,未來10年這個朝陽產業應該有一個高速的增長期。但是,與會專家幾乎眾口一詞地指出,國家目前總體將醫療衛生定位為公益事業,安全、有效、方便、價廉,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要求。所以社會資本的投入也不應該唯利是圖。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觀,應成為投資者的基本理念。追求資本的保值是可行的,但要理性看待這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此外,醫學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放眼長遠,才能贏得未來。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