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系統與微結構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紹琴教授課題組和生命學院發育生物實驗室吳瓊教授課題組聯手攻關,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納米膠束。與傳統抗腫瘤藥物順鉑相比,該納米膠束具有更好的抑瘤率,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極低。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上。
由共聚物而形成的納米膠束,有著載藥量高、載藥范圍廣、穩定性好、體內滯留時間長等特點,在難溶性藥物、大分子藥物和基因治療藥物載體給藥中展現了廣泛的應用前景。上述兩個團隊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和揭示了納米膠束抗腫瘤的機制,即通過四價有機鉑的還原,在與DNA的相互作用中誘導DNA損傷,進而導致癌細胞的凋亡。體內實驗結果表明,納米膠束能夠在腫瘤部位有效富集和實現pH敏感釋放,大大提高藥物在腫瘤細胞中的積累和凝結,最終顯著提高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效,比傳統抗腫瘤藥物順鉑表現出更強的抗腫瘤效果和更低的毒副反應。
研究結果還顯示,該納米膠束表現出了粒度均一、穩定性好、成本低等優勢,通過對這種智能分子的設計,科學家有望拓展出更多安全、高效的多酸藥物,并應用于人結腸癌細胞的化學治療。(記者衣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