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君”不可怕,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治療
盧光琇教授做客長沙晚報融媒體中央廚房新聞會客室,暢談“眾病之王”的解決方案
目前,癌癥仍是“眾病之王”,很多人談癌色變。
得癌癥純粹因為“運氣不好”嗎?有遺傳性腫瘤的家庭只能聽天由命嗎?湘雅名醫(yī)、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yī)院終身榮譽院長、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做客長沙晚報融媒體中央廚房新聞會客室,向讀者和網友講解“眾病之王”的解決方案。
“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治療。”盧光琇教授表示,癌癥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和可怕,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在不斷提升對癌癥的認識,“腫瘤君”完全是可預防、可干預的。
改變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
預防體細胞突變導致的腫瘤
美國癌癥協(xié)會(ACS)2018年發(fā)布了未來10年美國全國性抗擊腫瘤計劃,稱為“癌癥預防和死亡率下降2030藍圖”。該計劃的第一篇文章于同一天在全球影響因子最高期刊《CA》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詳細分析了1930年至2015年美國癌癥死亡率改變和原因。盧光琇教授引用該文章中的數(shù)據(jù):全美癌癥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是1991年,總死亡率為215.1/10萬人;而到了2015年,全美癌癥死亡率下降到了158.7/10萬人,降幅達到了26%。“這說明,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根據(jù)美國癌癥協(xié)會發(fā)布的“2030癌癥預防和死亡率下降藍圖”:2014年,美國30歲及以上人群中,42%至45%的癌癥可歸因于主要的、潛在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二手煙、酒精攝入、體重過重、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過量、水果/蔬菜的攝入過低、低膳食纖維、低鈣、缺乏運動、紫外線(UV)輻射暴露和癌癥相關感染等。
腫瘤的發(fā)生,一種是源于體細胞突變,它大多是在不良環(huán)境因素、DNA復制過程中隨機發(fā)生;另一種是生殖細胞的突變導致。對于體細胞突變導致的腫瘤,最重要的預防方法是改變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
“戒煙是健康的頭等大事!”盧光琇教授提醒,吸煙會使預期壽命縮短10年以上,戒煙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益。她建議長期吸煙者盡早戒煙,并且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早期肺癌。
“任何飲酒都是有害的。”盧光琇教授建議,酒精上癮的人限制每日飲酒所攝入的乙醇不超過14克,大約相當于42克白酒或425克啤酒或141克葡萄酒。此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心理狀態(tài)、控制體重、加強運動,避免有害的生活環(huán)境如霧霾、電磁輻射、紫外線輻射等,都是有效預防癌癥的途徑。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普遍,對健康造成很大影響。”盧光琇教授呼吁市民從生活的點滴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她今年80歲了,至今堅持在工作之余每天做100個仰臥起坐,練習舉啞鈴,這些有益健康的運動在家里、辦公室都可以隨時進行,不需要騰出專門的時間和場地。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自身健康的維護,真正做到科學預防,就能讓“腫瘤君”出現(xiàn)的概率顯著降低。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
是預防遺傳性腫瘤的有效手段
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大約5%至10%的癌癥是由于遺傳導致。在遺傳性腫瘤的預防方面,目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是有效的手段。2015年,全國第一例“無癌寶寶”在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yī)院出生,盧光琇教授團隊正是利用的這一技術。
陳先生兩歲時不幸罹患右眼視網膜母細胞瘤,通過眼球摘除術去除了病變的右眼。他的妻子第一次懷孕時,在孕中期產前診斷發(fā)現(xiàn)胎兒有與父親一樣的致病突變,不得不終止了妊娠。幸運的是,陳先生在長沙就診后,盧光琇教授和她的團隊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結合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將一枚不攜帶該致病基因的胚胎移植入陳先生妻子的子宮,成功誕生了第一個“無癌寶寶”。如今,陳先生的兒子歡歡(化名)已經3歲了,身體指標一切正常。
33歲的劉女士,她的母親在56歲時被診斷為卵巢癌,兩年后去世;她的姨媽在53歲時被診斷為卵巢癌,也是兩年后去世。劉女士聽從醫(yī)生建議,在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yī)院做了BRCA 1基因篩查,發(fā)現(xiàn)了致病變異。她在懷孕前就完成了風險部位的防癌檢查,目前已成功妊娠4個月,移植前基因診斷(PGD)技術能讓她生下不攜帶相同基因變異的后代。此外,她還會在生育之后,按照基因突變對自己實行健康管理,比如每年進行婦科防癌篩查等。
著力打造覆蓋腫瘤防治全流程的閉環(huán)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遺傳性腫瘤的高危人群?據(jù)盧光琇教授介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快速判斷:家族中有人在50歲以前發(fā)癌癥;家族中三代以內多人發(fā)癌癥;同胞發(fā)生同樣的癌癥。如果是這三種情況當中的任何一種,就屬于癌癥高風險家族,建議到醫(yī)院進行腫瘤遺傳咨詢。
“目前已經有67個家庭選擇在我們醫(yī)院進行PGD阻斷腫瘤易感基因的傳遞。涉及20個基因,進入移植階段的有38個家庭,已有15個家庭成功妊娠或生育。”盧光琇教授團隊目前可以對55種遺傳性腫瘤進行生殖阻斷和綜合干預,包括家族性乳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遺傳性多發(fā)性骨軟骨瘤、神經纖維瘤、范可尼貧血等。
“在遺傳性腫瘤預防方面,PGD遺傳學篩查與診斷是有效的手段,但這只是其中的一環(huán),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遺傳學腫瘤疾病的綜合干預體系勢在必行。”盧光琇教授團隊已經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從早期的篩查診斷、致癌基因的檢測,到癌基因患者及攜帶者的健康管理,到腫瘤的防治,如預防性手術切除、通過細胞免疫治療增強免疫力、精子和卵子等生殖細胞的保存、免疫細胞的保存,再到生殖干預,對癌癥家族史高發(fā)人群進行子代癌基因的阻斷,盧光琇教授團隊正在打造一個覆蓋腫瘤防治全流程的閉環(huán),以期在不久的將來幫助越來越多的家庭阻斷癌癥。
網友互動
網友“竹山聽雨”:什么是“無癌寶寶”?“無癌寶寶”是不是將來一定不會得癌癥?
盧光琇:在臨床上,醫(yī)生在追溯惡性腫瘤患者家人健康狀況時,常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家族中其他成員也有此類或相關的惡性腫瘤病史,稱為惡性腫瘤的家族聚集現(xiàn)象。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一部分為遺傳性腫瘤,家族中的許多成員攜帶有導致腫瘤高發(fā)風險的致病突變。攜帶致病基因突變的育齡夫婦不僅面臨較高的患惡性腫瘤風險,也面臨將惡性腫瘤易感性遺傳給后代的可能。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等避免攜帶有害基因的配子參與生育,進行產前診斷以及采用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方式等,為遺傳性腫瘤家族成員的生育提供積極的一級防治措施,阻斷惡性腫瘤的易感性基因突變在后代中的出現(xiàn)及世代傳遞,達到優(yōu)生的目的。
由于人類基因存在高度的異質性,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除遺傳因素外,還有與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等原因。“無癌寶寶”是指排除了家族中高風險因素的寶寶,降低了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而不是未來一定不發(fā)生癌癥。
網友“文瀟瀟”:我們是一對備孕的健康夫婦,能不能去醫(yī)院生一個“無癌寶寶”?
盧光琇:“無癌寶寶”適用于家族中存在有明確導致腫瘤高發(fā)風險的致病基因突變的夫婦。無明確致病基因突變的夫婦不適合這項技術。
名詞解釋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是輔助生育技術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而發(fā)展的診斷技術,它與傳統(tǒng)的產前診斷技術具有相同的目的。所不同的是,PGD是對體外受精的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在確定正常后再將胚胎植入子宮,這祥可避免選擇性流產,并減輕終止異常胎兒妊娠給婦女帶來的心理壓力。進行單基因病PGD的夫婦一般為有某種單基因病家族史的高風險家庭。(記者 彭放)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y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lián)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wèi)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